政治

建制派与非建制派的政治精英有何区别?

陈功:现在的世界,又来到了一个敏感的时刻,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刻,这种时刻的世界,需要的是非建制派,而不是建制派。

所谓的“建制派”,一般的解释英语是The Establishment,或者称为建制派阵营(the establishment camp)。这两个表述的意思都是指支持主流与传统、主张维护现有体制的政治势力。这一术语现在已经非常流行,通常用于描述控制政体或组织的某些统治集团或政治精英。事实上,当人数较多或者能够代表一个封闭的社会团体之际,建制派也会构成为在特定机构中根深蒂固行使权力的精英阶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行使控制权的任何相对较小的阶级或人群,都可以被称作“建制派”。

在学术界,建制派往往被定义和标记为“局内人”与“局外人”。一些反威权主义和反建制派的意识形态,通常还会质疑建制派的合法性,甚至将建制派对社会的影响视为是反民主。

对于“建制派”这一概念,一般的解释可以追溯至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艾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于1841年12月9日在波士顿共济会神庙发表的名为“保守派”(“The Conservative”)的演讲,他认为,保守主义从来没有把脚伸向前方,在它这样做的时候,它不是建制,而仅仅是改革。

现代意义上的“建制派”是由英国记者亨利•菲尔利(Henry Fairly)推广和普及的。他在1955年9月,在伦敦的《旁观者》杂志上,将由知名的、有良好关系的人组成的人际网络定义为“建制派”。他写道:建制派不仅指公共权力中心,虽然他们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指行使权力的整个官方和社会关系矩阵。除非公众认识到权力是在社会上行使的,否则便无法理解英国(更具体地说是在英格兰)的权力是如何行使的。在亨利•菲尔利之后,“建制派”这个词迅速被伦敦各地的报刊杂志所采用,这令菲尔利名声大噪。《生活牛津词典》甚至引用了菲尔利的专栏作为“建制派”一词的起源。这一术语很快在讨论许多其他国家的权力精英时变得很有用。

您已阅读26%(772字),剩余74%(22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