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与升级

各地分道扬镳的防疫政策和人流限制

李瀚明:常态化核酸检测确实维持了人口流动,但实在昂贵,那些没有财力的城市仍然会坚持限制人口流动。

6月18日打破了广东和澳门“零本土确诊无星号”的平静日子——深圳在核酸检查中发现了两位无症状感染者,而澳门则发现了一位。不过,随后的大规模核检结果则有所分化:澳门一天内发现了三十位额外的阳性感染者,而深圳则暂时没有发现额外的感染者。

这种疫情传播情况的对比,显示出两者在防疫结构居住结构和人口经济情况的差别。澳门半岛老城区远较福田香蜜湖逼仄,和罗湖向西村相若的居住环境,使得呼吸道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同时,深圳以“72小时常态化核酸”尽早找出阳性感染者的做法当然有效,但并非所有城市都有深圳这样的雄厚财力和人手。

这种居住环境和财政情况是中国大部分社区和村镇的事实常态:考虑到普通民众对情况的恐惧,在疫情防控上建立共识显然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种恐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密集的居住环境。2021年8月的人口普查显示总陆地面积33平方公里的澳门居住有68万人,每平方公里有2.1万人居住。这一人口密度和北京市西城区(50平方公里,111万人,2.2万人每平方公里)、深圳市福田区(79平方公里、155万人、2.0万人每平方公里)相近,比上海市黄浦区(20平方公里、66万人)、广州市越秀区(33平方公里、104万人)少一些。

不过,由于土地规划原因,澳门的绝大多数人口聚集在澳门半岛上少数几个区域——根据澳门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黑沙环及祐汉区、新桥区、林茂塘区和高士德及雅廉访区四个统计区域共1.1平方公里(3.2%)的土地上居住了17万人口(25.3%),密度达到了16万人每平方公里。16万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下,每个人只有6.25平方米的面积(大概是一个四人间宿舍的水平)。这样的居住环境自然是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温床:此次澳门的聚集性疫情中,仅一天就在艳丽大厦中,发现了10个确诊病例。而这座艳丽大厦,正好就位在新桥区这一逼仄的有如城中村的地方。

您已阅读26%(770字),剩余74%(21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