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

俄乌战争,一场新形态的游击战?

孙兴杰:随着俄军从基辅的回撤,战争的轮廓似乎越来越清晰了,俄军面对的是一支经过技术升级的游击队,战场上上演了“蚂蚁啃大象”的戏码。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毛泽东

人类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创造出新的空间,使得传统的空间结构发生难以估量的改变,并不以人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和平或战争的目的为转移。这不仅指外在的、宇宙航行所带来的明显的空间扩大,也指我们古老的、地球上的居住-劳作-祭祀和竞技空间的扩大。

——卡尔•施密特

俄乌战争是一场主权国家正规军之间的战争,在爆发之初,多数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闪击战,是大国对小国的非对称战争。事实并非如此,俄军的武器装备、人员配备和国力都远超乌克兰,但到一个月左右,俄军七名将官战死,到3月25日,俄军宣布完成第一阶段作战目标,从基辅、切尔尼戈夫等地撤军。

从战争目标来看,俄军已经失败,德尔布吕克曾说:“战略的天然原则是集结兵力,寻找并击败敌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击,直到失败者屈服于胜利者的意志,接受胜利者的条件,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占领敌国全境。”从一开始俄军作战的目标来看,接近于灭国之战了,但一个月之后,俄军大幅度调整了作战目标。

为什么看似军力悬殊的战争会出现如此令人错愕的意外呢?随着俄军从基辅的回撤,战争的轮廓似乎越来越清晰了,俄军面对的是一支经过技术升级的游击队,在已经升维的乌克兰“战区”,俄军面对是看似弱小的乌克兰“游击队”的降维打击,战场上上演了“蚂蚁啃大象”的戏码。游击战终归是防御战的一种,未来决定战局的还是阵地战,乌军的反攻还是要靠重装武器。进入4月以来,欧洲和美国有计划地向乌军提供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武器。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顿巴斯和马里乌波尔的战争可能会朝着“对攻”的方向发展。当然,乌军在游击战期间所形成的优势会延续下去,未来将不是俄乌两军共同使用苏制武器的决斗,而可能是乌军的大反攻。当然,乌军反攻的“战区”基本也会止于乌克兰,终归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也浮出水面,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许它代表了战争的趋势和可能的样式。在核武时代,弱势一方以何种方式抵抗甚至打败传统军事大国?现在能看到的只是碎片化的战场信息,同时夹杂着双方的信息战和舆论战。战争的过程或许只有等未来历史学家来仔细梳理。当下能够看到的是战争的阶段性结果,乌克兰的海空军力量以及重要的军事设施受到俄军导弹袭击。俄军在3月25日宣布对乌克兰的“非军事化”目标基本完成,但俄军并没有赢得战争,相反是以自我宣告胜利的方式承认了战场上的僵局。而乌军收复基辅之后,在布查发现大量平民惨死,进一步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俄乌战争越来越升级为一场绝对战争,而乌克兰民众和军队面对的是一个“绝对敌人”。

第一,俄乌战争的“战区”基本框定,就是在乌克兰境内,这并非双方的宣告和默认,而是核威慑的均衡所规定的。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核问题被频频提出。2月27日,俄罗斯升级了核战备等级。一个月之后,媒体披露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在俄罗斯周边巡弋,原因是俄罗斯战机曾进入瑞典领空。此外,媒体也披露说,法国的三艘战略核潜艇进入大洋部署,这是“冷战”结束之后从未发生的事情。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无意入侵北约成员国领土或者对其进行打击,更不会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波兰等北约东翼国家在部署核武器问题上也持开放态度,必然会进一步强化北约作为核力量联盟的地位。北约和俄罗斯是旗鼓相当的核威慑力量。“核武和平”在俄乌战争中经受考验。至此,双方似乎形成了默契,两大核力量之间不会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除了派驻正规军之外,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会继续升级,但俄罗斯也不会将战火扩展到北约国家。2016年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罗斯的忍耐也印证了“核武和平”。卡尔•施密特就认为,核大国的大规模毁灭手段形成了玻璃罩,在一定和受限制的范围内,可能会发生受大国力量控制的战争,“大概有如一场狗咬狗之类的战争”。用施密特的说法来形容俄乌战争未免过于轻佻,但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两大核力量的一次近距离接触与磨合,也只有北约和俄罗斯形成核均衡,我们才能讨论俄乌战争。现存的核力量足以摧毁地球多次,一旦进入核战争,原有的战争理论都会失效。

您已阅读23%(1784字),剩余77%(58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