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在海外体验新春之味

欢闲:海外华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摸索出一套营造节日氛围的方法。但他们更为看重的,显然还是在这最重要的日子里努力做到内心丰足。

2022年的春节将是我在英国度过的第14个农历新年。人到中年,回首过去这些年为了能把春节过得比较像样而做的努力,心得大概可以总结为:“一边将就一边讲究”。

形式上将就,内容上讲究。换句话说:是“认真”地把“凑合”这件事做好。

一般而言,英国的华人多数聚集在城市与大学周围,平时可能并不扎堆结伴,但到了春节,就如同出厂设置里的一个定时开关被触动,大家心里那个叫“乡情”的连接就打通了。这时候华人们跨越地铁与公交,征服方言与口音,暂时搁置“咸甜豆腐脑”的争议,从四面八方为相聚而来,感受属于华人独有的热闹。把饺子和年糕一同往嘴里塞,操着南腔北调的中文谈天说地就是华人春节的喜悦。

我的情况不太一样。来到英国后我一直住在英格兰西北的一个小乡村里,周围不是田野就是树林。距离最近的镇开车20分钟,距离最近的城市开车45分钟,距离大城市纽卡斯尔两半个小时,距离曼彻斯特两个小时。整个镇连同周围乡村,总人口勉强达到两万,其中华人的数量大概不过二十位。历年春节,我居住的地方既没人组织聚会,也凑不上能聚起来的人数。

这就意味着,每年春节我只能“自力更生”,结果往往就是自由发挥,进而凑合将就,凑合将就的程度与出国的年份成正比。

春节布置:坚持与融合

在国外,想像模像样地在家里张灯结彩贴春联贴福字不太现实,所以只能在“软装”上下功夫。来英第一年,英国的老公和公公婆婆毫无经验,却“严阵以待”。先是现学了“中国新年”的相关知识,然后立刻加以运用。

老公从亚洲超市买了印着大红灯笼的餐巾纸、红色餐盘、红色桌布、红色蜡烛、红色香薰等等,公公婆婆送了我两双红色的筷子。我一看,上面还印着大红双喜。我过了两年才告诉他们,那种筷子是婚礼用的。他们还送了两个小小的红色纸灯笼玩具,不算精巧,但即刻拉高了整体的氛围感。

大年夜晚饭时间,当我穿好红色新衣,把小灯笼吊在水杯沿上,铺好桌布,摆上餐盘,垫上纸巾,码好筷子,准备点燃蜡烛的时候,忽然觉得特别不对劲,有一种热情过头而弄巧成拙的失调感,脑海中甚至闪现了林正英电影的画面,赶紧撤下了桌布和蜡烛。

您已阅读21%(850字),剩余79%(31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