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报告

中国恢复通关的漫漫长路

李瀚明:中国之所以对通关如此谨慎,是因为中国密集的制造业工厂对疫情十分敏感。对于政府而言,现阶段更合适的做法可能是维持现状。

对于中国而言,恢复和境外的人员往来是一件需要高度谨慎的事情。一方面,对人员往来的需求相对而言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因此通关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等的;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有除了人员往来之外的备选选项。如果再考虑制造业的脆弱性和在中国的地位,中国政府倾向于以个案批准他们的人员往来申请,而非整体性的恢复通关的做法,就有合理的理由了。

我们在今天这篇文章中,将继续阐述中国恢复通关所需要考虑的种种因素。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对于中国总体而言,出入境旅行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活动。

交通部《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港澳台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1107.6万人次;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7425.1万人次。考虑到每次旅行一来一回、一出一入,我们估计经空路出入境的人数为4266.4万人次。算下来每个中国人每年空路出入境0.03次。

即使是考虑陆路和水路在内,出国需求也并不多。国家移民管理局2020年1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边检机关检查出入境人员6.7亿人次;而根据深圳市、珠海市口岸办公室的统计,经深圳往来粤港的旅客有2.4亿人次,经珠海往来粤澳的旅客有1.7亿人次。

那么,其中有多少内地居民呢?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推算内地居民赴港需求约为0.4亿人次往返,赴澳需求约为0.6亿人次往返,往来台湾和出国的需求为0.8亿人次往返。折合下来,14亿中国内地居民,平均每个人每年前往香港0.03次,前往澳门0.04次,出国0.05次。在粤港、粤澳通关的场合,我们即使将基数从14亿中国人缩小到1.26亿广东人,每个广东人每年也才赴港0.3次,赴澳0.5次而已。

您已阅读23%(698字),剩余77%(23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