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从思想上调解中美“战略竞争”——评马凯硕《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

田飞龙:在这个中美战略互信的低谷、新冷战的阴霾的深渊中,该书有着穿透历史误解与文明冲突重重迷障的思想光芒与实践上的指南意义。

思想性写作离不开个人丰富的成长经验和持之以恒的道德责任感。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作为新加坡资深外交官与外交哲学家的长期思考与写作,展现了一种真正的、跨文化的、介乎中西之间的、理解与调解并存的思想气质与道德抱负。他出生于新加坡的印度裔贫民家庭,早期生活于华人及马来人的冲突语境之中,在新加坡威权政府体制的保护性教育体系下成长并与西方精英群体建立了密切的互动关系。他以独特的“新加坡视角”来理解和调解中美关系,将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引向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向。他已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哲学著作有着鲜明的个人印记和连贯的终极关怀,立足于“亚洲性”与“亚洲价值观”的证立及对西方“和平衰落”的冷峻诊断与建议。他出版了《亚洲人会思考吗?》、《西方失败了吗?》《新亚洲半球》、《大融合》、《走出纯真年代》等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在中西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和想象力,不仅得到基辛格、亨廷顿等美国战略思想大师的青睐与肯定,更是在中国的决策层与民间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中美关系无可避免地走向具有“新冷战”因素的“战略竞争”阶段,马凯硕的阅读、视角、理解与调解框架,值得中美双方认真对待。

从思想上调解中美关系是一个超级的学术难题,更是一个超级的国际政治难题。中美关系,就其体量、性质、斗争强度与全球性影响而言,已经不是简单的冷战框架可以分析和容纳,更不是“文明冲突论”的机械套用可以奏效,也不能泛泛地以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加以定位,而是具有文明总体竞争性质的全球化秩序之争。是的,坦率一点,中美争的就是“天下/世界”。中国关心的是“天下如何”,而美国仅仅关心“谁之天下”。比如,美国根本不关心“一带一路”带来的人类和平发展的长期福利,仅仅关心的是“谁”在推动和领导“一带一路”。美国在战略惊慌和仓促反应中,最终以2021年的《战略竞争法案》给出了总体的框架性思考,基本思维仍然是冷战性质的,这是马凯硕最为担心的。

马凯硕当然理解到承担这一思想性调解任务的巨大难度,但他亦受到长期的个人经验与道德使命的驱动,不避艰险,在特朗普主义肆虐和中美新冷战阴云密布的挑战下,集中思考和推出了最新的战略分析力作《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马凯硕的战略思考受到美国冷战大师乔治•凯南的极大影响,但又具有立足亚洲立场和人类利益的调和取向,并认为特朗普主义的“仓促应对战略”偏离了凯南的稳健战略框架,导致美国国内治理的混乱与全球软实力的急剧下降。马凯硕以其敏锐和直率,对中美的最大战略失误分别进行诊断:中国的最大战略失误是保护主义政策挫伤和疏远了美国商界及友华的美国建制力量;美国的最大战略失误是始终缺乏应对中国的全面战略框架。比较而言,马凯硕认为尽管中国也存在需要检讨的战略失误,但总体上有着明智的发展战略和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有着民族复兴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巨大潜力,而美国则囿于“山巅闪光之城”的例外论和神圣使命论,无法诚实地检讨现实的战略处境和道德缺失,从而无法进行合理的战略调适和最佳利益配置。中国坚定而智慧,美国迷思而冲动,导致即便按照冷战历史代入,中国更像彼时的美国,而美国更像曾经的苏联。

您已阅读20%(1293字),剩余80%(50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