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买后付

先买后付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伍治坚:先买后付和信用卡公司提供相类似业务,且风险差别很大,为什么风险更高的行业,其估值反而更高?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增长率。

2019年开始的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像航空、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遭遇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而像移动支付、视频、远程办公软件等行业,则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野蛮增长。在后面那些幸运儿中,就包括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这个细分行业。

先买后付的意思,是在你购买自己心仪的消费品时,并不需要当场付全款,而是拖上两、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完成分期付款。在这期间,你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的利息费用。但是如果你逾期,那就需要支付利率比较高的处罚金。

在海外的先买后付赛道,出现了诸如Klarna(估值450亿美元左右)、Affirm(400亿美元左右)和Afterpay(290亿美元)这样的超级独角兽。除此之外,像万事达、维萨卡、苹果、Paypal这样的跨国科技和金融巨头纷纷宣布推出自己的先买后付服务。对于中国人来说,先买后付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支付宝花呗和京东白条就是典型的先买后付消费贷。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先买后付和信用卡高度相似,都是金融机构帮助消费者先垫付货款,然后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后再完成还款。两者主要的区别,是申请信用卡一般需要一定的信用资质,在银行里有账户和交易纪录。而申请先买后付,则完全不需要任何信用积分,任何人在网购时当场就可以开设账户并获得信贷额度。目前在海外,先买后付的消费记录,是不和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分挂钩的。就是说,你按期还款了,无助于提高你的信用评分。逾期不偿还,也不会降低个人信用评分。而国内的监管则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比如从9月份开始,花呗全面接入个人征信,其实和国外的信用卡生态已经很接近了。

您已阅读27%(674字),剩余73%(17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