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双减”政策或促进中国教育国际化

肖经栋:“双减”本身对国际教育并不会带来较大影响。但在促进国际学校研发自主课程、让中国教育更加国际化,进而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方面应会有促进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地执行,导致培训机构纷纷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教育未来发展会如何?是否会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不少朋友找到我来交流这个话题。

“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义务制教育阶段内,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对教育界影响甚大。而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学前、中等以及高等教育可以开设中外合作项目。因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并不存在国际教育。“双减”政策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国际教育,但国际教育固然并非是世外桃源,也必然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个政策影响。

教育是受政策影响甚大的一个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际教育更是对政策敏感。在“双减”政策之下,国际教育未来发展会如何?在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得先了解或者回顾中国国际教育诞生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教育在中国的产生政策依据是2003年9月1号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依照这个条例,大学层面有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九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建立,高中层面有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的设立等。

世纪之初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育是世贸组织开放领域之一。同时,世纪之初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相当明显,就连以公立学校为主的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也是不可阻挡。同时,大学扩招不久的中国,也亟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之下,国际教育近20年在中国快速发展。

您已阅读21%(612字),剩余79%(23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