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激进与务实之间:一个西方奢侈品牌的中国探索之路

卓睿、林秋彤:在商业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奢侈品牌该如何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保持灵活性与创造力?

设想有一天外星人登陆上海,并以位于此地的各国领事馆的宏伟程度来判断中外关系,我觉得Prada荣宅将仅次于美国领事馆,排在淮海路上的法国领事馆和永福路上的德国领事馆之前。荣宅代表了Prada在中国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投资。作为一个时尚品牌,Prada也将自己视为一种文化力量,有些类似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伦敦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对建筑的看法。除了像其他同类型品牌一样做皮具,Prada还试图创想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中国成为Prada的最大市场,Prada也在逐渐成为中国本土文化风潮的参与者,而其他品牌则更多专注于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当Dolce&Gabbana等品牌面临抵制、其竞争品牌方还在努力掌握最新网民态度时,Prada已经开创了新的展览,并为中国创意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一文化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它也让Prada在中国拥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个外国品牌,其在某些方面引领着中国的热点,而非追随。例如,Prada最近邀请芝加哥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制作艺术装置,他的作品以研究为导向,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之后的产物。而盖茨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展览则仅仅展出了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艺术品,在有关本土文化上的调整极少。从这个意义上说,Prada正在创造、管理“文化资本”,而这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可以与其并肩趋行的似乎只有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此同时,文化资本更广泛地让Prada与中国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您已阅读24%(643字),剩余76%(198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