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英格兰新冠阳性案例增多,为何还会解封?

何越:在英国,无论何种抗疫手法,都无法令所有人满意。疫苗接种是目前绝大多数英国人认可的方式,而“零容忍”政策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今年5月,科学杂志Nature(《自然》)发表文章《后疫情时代——多少新冠感染死亡数字可以被接受?》。文章暗示了一个前提:在后疫情时代海关开放以后,就算每个国家的国民都接受了两剂疫苗的保护,犹如人会死于流感一样,也一定会有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而这样的前提,对于很多实施病毒零容忍的国家,也许还是个未来的麻烦,能推后就推后,见一步走一步,让那些胆大敢冒险的“小白鼠”国家先探路。

英国就是这个疫情中的“小白鼠”国家,它已经接受人会死于新冠感染的“新常态”。英格兰已在7月19日大范围、幅度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秩序,与病毒零距离接触。无论英国国内还是海外,此解封政策招来很多批评,说这是冒险,或是“向病毒投降”。领导抗疫的首相约翰逊,的确有着敢于冒险的DNA:在2016年看准机会,转向脱欧派,最终借脱欧达成夙愿,入主首相府,就是极其冒险的招数;在去年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进入ICU,这场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并未增加他对病毒的害怕,他从未在镜头前谈论患病的痛苦,但深深感谢救活他的国民健康医疗体系(NHS)医生与护士。

但约翰逊的所谓“冒险”,是有一定医疗资源与医学数据支撑的。首先,解封底线是感染者都能得到最及时妥当的治疗,ICU病床和呼吸机充足。这其实也是英国三次封锁的底线,如果判断医院将人满为患,出现患者无法得到拯救的前景,英国就会开始封锁,以降低对医院的冲击。

第二,虽然案例每日增加(官方预计最高数字可达10万/日),但过去数月的临床数据证明,入院人数和死亡人数几乎保留在水平线,并未随病例数字同步攀升,证明全民疫苗接种打破了此前病毒感染与死亡之间的正比关系。从前被当作判断疫情严重程度高低的“感染数字”已经不再是恰当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每日死亡人数。

您已阅读23%(729字),剩余77%(24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