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点外卖带来的“慵懒”到底有没有价值——答项飙的三个问题

刘远举:认为市场娇纵了消费者、造成资源浪费,这正是计划经济者批判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

最近,对于当下舆论热议的劳资议题,著名人类学家项飙,在演讲中向科技界提了三个问题。

与其说是三个问题,不如说是三个观点、三个解释。遗憾的是,在我看来项飙的论述存在较大的谬误,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社会当下真实的运作方式缺乏洞察。

项飙的观点有代表性,作为当下的热门学者,他的观点也会进一步产生公共影响,所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项在演讲中说:他的问题,别人听来可能莫名其妙,甚至有点可笑,因为有些问题,也许科技已经能够解决。如果能清晰地,让外行能懂的解释,是有帮助的。

那么,我就来回答一下他的三个问题吧。

其实项飙的问题,并不是向科技界提的,其实是向大学经济学老师提出的经济学常识性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也许科技界已经能够解决”,而是早已经被经济学所解决。虽然“经济学霸权”常常被其他学科诟病,但要解释人类社会的运行,经济学的确是绕不过的基础知识。

一,算法与算计

第一、二个问题,是关于系统的概念,系统与劳动的关系,可以放在一起来分析。项飙认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被系统分割,在生产中,不再直接交流,而是根据系统而行动。先是商业社会、货币等构成的系统,而现在则是由算法构成的系统。外卖小哥根据系统的终端——手机的指令而行动,就丧失了能动性,只能被系统算法“计算”,而无法自己“算计”,从而被控制、被压迫。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进行,人不再能像部落狩猎、或农耕那样,整个生产过程,都处于熟人之间,处于自然语言的交流范围。但这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这无须累述。

计算机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传递的效率,使得生产网络变得更高效、庞大。但算法并不新鲜,只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工具。这与泰勒制(Taylor system)、或者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纪律、计划调配,并无区别,都是组织生产的方式,是人的工具。一个大跃进中的钢铁工人,同样也只能被1070万吨钢的计划“计算”,而无法自己“算计”。

恰好相反,在市场机制下,人并非只能被系统“计算”,而是可以出于私利的“算计”。

正如哈耶克所说的分散知识,市场中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行动,个体的算计,当然可以抵抗公司系统的计算,因为市场有竞争。网约车司机算不过滴滴的算法,还可以选择美团、享道、高德,还可以退出这个行业做其他的。

您已阅读21%(925字),剩余79%(34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