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据

从清代旅蒙商号的“万金帐”看数据的产权属性特征

郑志刚:大盛魁万金帐作为较早的数据究竟归属谁?属于财东、掌柜或“称己掌柜”?探究上述问题对理解互联网平台数据产权属性带来积极的启发。

当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驱动新经济的核心动力。一方面,传统产业在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万物互联互通,重塑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平台企业直接以大数据作为生命线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大数据由此成为新经济的关键词,新经济甚至被称为数字经济。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要素或政治经济学的生产资料(例如资本)的产权属性传统分析范式出发,在新经济时代,一个理论与实践无法绕过去的问题是,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资料”究竟属于谁的问题。近期伴随监管当局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引发的基于大数据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是否应该被国有化的争议其实是这一问题侧面的反映。

数据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至少可以追溯到在清代实行“东伙分离”(财东的所有权与掌柜的经营权分离)旅蒙商号的万金帐中。所谓万金帐是清代实行东伙分离的旅蒙商号用来专门记录财东的财股和顶生意掌柜所持身股的变化,以作为账期结束分红依据的特殊账簿。在一定意义上,描述股权结构和基本治理构架的万金帐可以被视为现代股份公司IPO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的前身。

我们以清代旅蒙第一商号大盛魁的万金帐为例。在获得身股“顶生意”的掌柜中,大盛魁进一步将其区分为称己掌柜和不称己掌柜。那些在万金帐中的姓名前加“己”字的掌柜才是称“己”掌柜。按照大盛魁的号规,只有那些称己掌柜才可以查看万金帐,参加号会,和过问“厚存”(公积金),所谓“生意好顶,‘己’字难得”。那么,大盛魁的万金帐作为较早的数据究竟属于谁的呢?是属于财东,还是属于掌柜,甚至仅仅属于“称己掌柜”?

也许通过清代旅蒙商号万金帐的归属探究能够为我们今天理解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产权属性特征带来积极的启发和思考。

数据的产权属性特征

清代旅蒙商号的万金帐无疑与今天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展业务采用的大数据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其一,它是不同当事人之间交易完成或契约签订的历史记录,同时涉及财东、掌柜等多方当事人;其二,万金帐涉及财东和掌柜个人信息隐私。例如,万金帐不仅记录着财东的财股和掌柜的身股分配和调整状况,而且会将财东掌柜账期的分红状况记录在案。

在隐私保护意识并不十分强烈的清代,容易理解,对于清代旅蒙商号东伙而言,万金帐的价值仅仅在于成为东伙未来分红的书面法律凭据和契约意志基础,它的丢失、恶意篡改和非法使用将为未来预期正常开展的交易活动带来某种不确定性。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清代旅蒙商号把万金帐看作比金银更加珍贵的资料,严加保管。在大盛魁即使一个顶生意的掌柜如果不称己都无法查看万金帐。

您已阅读21%(1033字),剩余79%(397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