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双城记:香港与上海的往事和今天(上)

聂日明:当中国的发展接入国际贸易的轨道,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城市的命运,随即被改变了。

谈起中国境内的国际都市,就绕不开上海和香港。

要说双城记,上海和香港相距太远,一个在长三角,一个是珠三角,地理上八杆子打不着,在省级区域经济内没什么竞争关系,和济南对青岛、成都对重庆、南京对苏州完全不同。但在更大的地理视角下看,上海推动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定位,都与香港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从发展路径的角度来看,上海和香港更是绕不开的“双城”。鸦片战争以后,两个城市在同一时期开埠,其发展均受到中国内地大趋势的推动,中国发展道路的变化从沪港双城的演化就可以窥出一二要点。而要寻找他们未来的趋向,也必须首先回到历史。

一、香港与上海的历史性“同框”

在晚清专制君主官僚制彷徨之际,在近代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香港和上海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同框”,改写了这两座城市的未来命运。

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当时的英国人,为何要选择一块“卑湿之地”和边陲小岛作为通商口岸及割让地?

1845年11月29日,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对于清朝官员而言,这块地方在上海县城之外,是荒芜之地,除了少量农田,其余的都是“卑湿之地,溪涧纵横”。

您已阅读25%(565字),剩余75%(16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