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

面对疫情冲击,应该如何救助中小企业?

樊磊:疫情对企业冲击较大,政府应该如何救助中小企业?从一些成熟国家经验看,救助原则也都遵循着规模有限,针对弱势群体和尊重市场规律。

爆发于武汉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的扩散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市场普遍预计2020年一季度中国的GDP增速将显著放缓;而受到需求下降、物流管制和人员交通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一些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甚至面临在短时间内资金链断裂和倒闭的风险。

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对企业实施救助;各级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然而,笔者以为疫情对于众多企业的冲击固然值得同情,但是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之时仍然应当尊重包括自然出清在内的市场规律,应当着眼于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等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补救,而不宜过度替代市场配置资源。当然,疫情冲击之下继续暴露出的不同所有制企业难以公平竞争的痼疾可能也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改革需要快马加鞭。

疫情对企业经营冲击较大

笔者所在的国海证券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向上市公司调研和单独访谈等方式对疫情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做了调研,共回收全国有效问卷142份,涵盖农林牧渔、制造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等主要行业,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相当小微企业的样本。

调研显示,疫情对于中国企业的冲击是全面性的。超过8成的企业反映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超过75%的企业反映企业的现金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其中部分行业以及小微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显得尤其脆弱。少量企业收入在疫情爆发之后下降超过80%。有四成左右的建筑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和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表示如果疫情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公司蒙受的损失可能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此外,在问及如果疫情难以好转,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支撑多久时,超过6成小微企业和约一半左右的建筑和服务业企业称难以撑过三个月。

您已阅读21%(708字),剩余79%(26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