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G20牌桌上的朝鲜:成本、收益与风险

王鹏:在中美博弈、G20召开在即背景下,朝鲜因素可能给中国外交带来哪些成本、收益与风险,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

应朝鲜领导人金正恩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于6月20日至21日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官媒评价道:“此访正值中朝两国即将迎来建交70周年,时机特殊,意义重大,是今年中朝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将掀开中朝友好的新篇章,成为两国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就中朝关系角度看,也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再次访问朝鲜,也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首次访问朝鲜”,因而意义重大非凡。上述说法都是中肯的。

然而,如果联系(a)当前中美间已然白热化且久拖未决的贸易战,(b)已然“质变”(王缉思语)、“再也回不到过去”(基辛格语)的中美关系,(c)即将在美国东亚最重要盟友——日本大阪市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以及(d)峰会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韩国之行,那么客观上讲,国际社会容易认为,中国或许需要利用朝鲜来对冲G20上的风险。同理,仍被国际社会孤立、且对美转圜遭遇相当挫折的朝鲜,在“普金会”后,似乎也需要从邻近大国处再寻新突破。限于篇幅,本文仅从中方角度分析,在中美博弈、G20召开在即的背景下,朝鲜因素可能带来的成本、收益与风险。

打“朝鲜牌”的成本-收益核算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随着中美关系的裂变,尤其是鉴于(a)此前同样作为大型多边主义国际论坛APEC巴布亚新几内亚峰会联合声明的流产,以及(b)一个月后阿根廷G20峰会上的种种外交“拉锯战”,G20机制自大阪峰会往后,恐怕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首要平台”的光环即将退去。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世人所盛赞的“行动队”很可能会蜕变为“清谈馆”;甚至随着中美缠斗的延续而进一步恶化为“角斗场”。(参见王文、王鹏:《G20 机制20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5期,第1-10页)

而最近半年来,考虑到(a)美国务卿“穿梭外交”及其对中国“全球诋毁战”的展开,(b)中美竞相对第三方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进行的纵横捭阖,(c)目前在全球治理的“小圈子”中美国依然享有的远强于中国的软硬实力,也有学者担忧,此次大阪峰会甚至会被特朗普打造成“围猎场”——纠集“四眼”(五眼联盟5-Eye中除了新西兰,其余四国都在G20框架中)、欧盟、日本、韩国等盟友,以及印度等“印太”大国共同“围剿”中国。这些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正如王鸿刚教授所敏锐观察到的——美国正在“强迫各国选边站队”:

同盟体系和伙伴网络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也将在美对华博弈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是:美国通过构筑和推广“西方与非西方”“守成国与修正国”“民主与非民主”“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两极对立、水火不容的叙事话语和评判标准,以传统文化纽带强化西方国家的身份认同,以维护既得利益为名团结其他发达国家,在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方面强迫转型国家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将中国和俄罗斯塑造成国际社会的“另类”和“他者”,给学习“中国模式”或追随中俄的国家施以高压和孤立。若美国将《美墨加贸易协定》中的“排他性条款”加以推广,也将是其以经济和政治体制划线、强迫各国选边站队的关键一招。此外,以军事捆绑、经济援助、政治渗透等传统手段拉动其他国家向美国靠拢,也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箱中的常用手段。(参见王鸿刚:《新阶段的中美战略博弈与中国对美战略》,《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第3期,第7-19页。)

明确上述大背景,再来看此次“时机特殊,意义重大”的国事访问,其预期收益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将对中国不利的“内线”作战(中国直面美国及其盟友的会上围堵)转化为“外线”突破(引入本不在G20框架之内的朝鲜,作为重大议题,掌握全球舆论的主动权)。通俗讲,就是从“牌桌”之外,另取新牌。但至于能否成为“王牌”,还取决于牌手的打法,以及与对手的策略互动。

您已阅读21%(1558字),剩余79%(59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