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再议志愿:学生如何具备知识和视野去理解未来的职业

徐海娜:学生如果要具备对未来职业的认识,必须从小就接触。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想从亲身呆过的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三个地方的所见出发,谈谈我的看法。

《高考后的志愿抉择,个人的意愿到底重不重要》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我看到了很多读者评论。读者们提出的问题都特别好,因此我也想从我的经验的角度去回应一下读者的疑问。我专栏的名字叫“另一片星空”,这个名字有多重寓意,其中一种就是希望有人抬头看一眼另外一片天空,从别人的经验里,从别的国家的经验里,找到一些可能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我特意从我亲身呆过的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三个地方的一些所见所闻出发,谈一点我对这个方面进一步的看法。

读者评论中较集中的一种是,高中生怎么能有知识和视野去理解未来的专业或职业呢? 假如一个人对未来某件事一无所知,他不可能在某一个节点上忽然就明白。因此一个学生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如果想要具备对未来专业的一些认识,必须从小就慢慢地去接触这些东西。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靠临时抱佛脚一样的紧急培训能够达到的。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别的地方是怎么做的。

一方面是学校教育的投入。我儿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在美国一所普通政府公立小学读书。在学期中有两个星期,学校每天都会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士来学校开讲座,其中有一部分是家长。我记得有一天,儿子回来眉飞色舞地给我描述了一件事,就是Delta航空公司的一个飞行员去为他们讲述了飞行员的生活,学校还安排了到航空公司参观。在香港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家长,都会时不时地被邀请到学生的教室里去,做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分享。孩子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各种职业和各种专业人士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在新加坡读的这所学校规模比较大,几乎每个月都请来不同的人和学生交流。有一些是儿童畅销书的作者,一交流就是好几天。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畅销程度据说仅次于哈利波特的《Diary of a Wimpy Kid》(国内译本叫《小屁孩日记》) 的作者Jeff Kinney,孩子们甚至可以围在他身边,亲眼看着他怎么画出一个小屁孩来。来学校分享的什么人都有,还有骑自行车横跨欧亚大陆的背包客。最近一周还请了世界最长海洋游泳世界纪录保持者Chloe McCardel ,以及体育明星Eloise Jones 和 Chelsea Randall 。

您已阅读22%(905字),剩余78%(312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