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从河南小村到哈佛的不寻常之路

段孟宇:中国超过一亿留守和流动儿童中,不乏比我天资更好更努力的人。如果他们得到和我一样的教育机会,我坚信他们也一定可以做出很多精彩的事情。

查尔斯河静静地穿过波士顿,河水宽阔,向东缓缓汇入大西洋。河的北岸是剑桥市,那里有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各地无数学子向往的地方。2018年5月,我从路德学院毕业之后,来到波士顿,却没有多少机会欣赏这里的美景。我一边在波士顿基金会做临时工,一边申请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抱着不确定的期待。

(题图为作者)

入读哈佛大学,甚至到美国求学,并非我从小就有的梦想,但是我却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从河南周口的一个小村庄,跟随父母到北京入读民办学校,再到英国入读世界联合学院(UWC),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一切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幸运,其实背后是我的父母、许多老师、奖学金捐助者共同付出和努力的成果。我只不过是承载了他们的希望与付出的一个普通年轻人。

我出生在河南周口一个特别小的村庄里, 全村不足200户人家。2006年 以前,我几乎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在这个村庄里生活,在村庄的小学里读书。作为家里第一个孙女,从小到大家里人特别是爷爷、奶奶都特别宠爱我。上世纪90年代,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在农村普遍存在,但是,在爷爷奶奶身上,我完全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对我的爱不是物质上的,而是他们对待我、表哥们和弟弟的方式,让我觉得这些孩子对他们来说都一样重要。出生和长大在这样一个重视和支持我的家庭里,让我深感幸运。

2004年左右,爸妈到北京打工,我和弟弟留守在老家,跟爷爷奶奶生活。只有在过年时和暑假里,我们才会到北京跟爸爸妈妈团聚几天。2006年,在暑假快结束时,爸爸妈妈决定让我和弟弟留在他们身边,并且在离家不远的一所民办学校入读小学。

能够在父母身边并且在北京上学,是我小时候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是,对很多在外务工的家庭来说,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他们可能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根本没时间来照顾孩子,并且让孩子在城里生活和读书也意味着在经济上更大的支出和负担。每每想起父母当初让我留在北京读书这个决定,我都充满了感激,因为没有他们这个勇敢的决定,我的人生经历会完全不同。

您已阅读23%(855字),剩余77%(290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