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竺可桢与老友“洗澡”记

叶胜舟:“三反”运动中的竺可桢,努力跟上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曾唱高调、说套话,但从未丧失一位科学家的良知。

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12月1日,通过《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很快从教育界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和“三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在全国开展了。

这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历的第一次思想改造。杨绛在《洗澡•前言》中说,当时“三反”运动“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

竺可桢的身份已由前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转变为此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也被塑造为旧政府和国民党阵营中转变的典型,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一个红色科学家。他亦步亦趋,努力跟上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曾唱高调、说套话,但从未丧失一位科学家的良知,“洗澡”中也不例外。

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单位立即按限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三反”运动迅速进入高潮。同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范长江、办公厅主任徐迈进听取中科院“三反”工作汇报后,要求1月7日以前各单位首长作自我检讨和发动群众。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务院主管部门的要求迅速予以落实。

1月6日下午,中科院召开大会,副院长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分别作“三反”自我检讨40分钟、30分钟、25分钟。竺可桢主要检讨自己除了官僚主义外,还有“本位主义和敌我不分两个缺点”。与会者纷纷开炮,其中针对竺可桢的意见有:“不够深刻,丝毫没有检查到实际问题”;“利用公家运器材时搬家具”;“有作客思想(注:明指没有主人翁觉悟,暗指与党不是一条心)是要不得的”;钱三强针对本位主义批评,竺曾经工作过的四个单位“南高、中研、气象、地理的人不能动,其他部份就置之度外”等。

您已阅读20%(771字),剩余80%(300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