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世界随中国变化和重组,中国自身亦必须变革

曹辛:“一带一路”议题分裂欧美关系,出现了进展与新问题并存的状况,欧美舆论界和政界也争论社会发展路径问题。

本栏目由FT中文网与“经纬远见”公众号 ChineseTTF共同主办。

除了尚未到高潮的英国脱欧以外,过去一周世界舆论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国的行动及其联带性效应而聚焦和发酵。

这包括了中欧关系当前的变化和正在酝酿的新态势,而“一带一路”和华为议题则成为其变化和持续发酵的直接动因。其中“一带一路”议题,正在分裂欧美关系,出现了进展与新问题并存的状况。上述议题带来的联带后果是:欧美国家舆论界和政界已经就自己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产生了分歧和争论,即:是搞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干预?同时,过去一周朝鲜半岛的议题继续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朝鲜国内开始赞扬国货品质、强调自力更生和主张拥核有理的教育;韩美同盟裂痕依然如故,韩国紧盯朝俄、朝美外交动向,这一切都与中国维持对朝制裁这个压舱石有关,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作用)看法和一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最后,中美经贸谈判还在继续,但“持久战”的态势基本上已经毋庸置疑了,而且美国在已加征的关税问题上,不会有任何让步。

世界随中国变化和重组,同样,中国自身也必须随着变化而变革,否则不仅会错失重大机遇,自身发展也将面临更大困难。

中欧关系正酝酿新态势

上周中欧关系最轰动的内容,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时,同时邀请了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他一起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项目之时,这次会面尤其引人关注。看看三位欧洲领导人的表态,就不难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据国际媒体报道:马克龙在上述四方峰会后说:“我们应加快现在中国与欧盟推进的WTO现代化改革工作,以便能在合作框架下更好地回应透明度、产能过剩、国家补贴等问题。”

马克龙说,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应为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带来丰硕成果,有力推进中欧投资协定和地理标志协定谈判。

容克则表示,他期待将于4月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欧峰会。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我认为,‘丝绸之路’项目非常重要。我们欧洲人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并积极参与。”

默克尔还特别强调说,期待着在实施这个项目时有“某些互惠”。她认为:“这个项目本身能显示出我们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这里,马克龙所说的“透明度、产能过剩、国家补贴等问题”的指向,是再清楚不过了。而默克尔说的“某些互惠”,已经是直指中国的市场开放问题了,加上她的“依赖关系”说,无疑是指中欧双方要对等开放市场。

至于马克龙和容克对4月9日召开的中欧峰会的“期待”和产生“丰硕成果”的期待,也是明确要求在峰会上要解决上述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正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的、俄罗斯战略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所说的那样:法德现任领导人都已认识到,他们的国家以任何形式加入到中国的这个倡议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法德将尽可能地拖延加入“一带一路”。这位专家认为:法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会见习近平,还包括确定将来该如何去推行一致的对华政策。

您已阅读23%(1221字),剩余77%(41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