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失败的隐秘线索

徐瑾:太平天国是一场叛乱还是革命?外国势力的角色作用如何?历史是国人的宗教。如何跳出以中原为核心的正统叙事?

唯有在对比之中,历史才充满了探索的可能性。

在清宫戏的流行中,大家惊讶于乾隆是华盛顿的同时代人,对太平天国和美国南北战争几乎同时也感到陌生。的确,这场爆发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运动,距离现在不过150年时间。

百年之后回首,伴随着众多新材料被挖掘,对太平天国的很多惯常想法也不断遭遇挑战。

首先,在历史学范围内定义,太平天国是一场叛乱(rebellion)还是革命(revolution)?西方历史学的惯常认知中,二者有所重叠,不过多多少少也以东方式“成王败寇”逻辑判断英雄:如果成功就是革命,如果失败就是叛乱。这种认知自然不无局限之处,在美国历史学家作者裴士锋( Stephen R. Platt)眼中,太平天国是一场内战,在他的著作《天国之秋》中,更是处处将太平天国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

裴士锋执教于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他是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是历史大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的学生,他大学时候曾经在湖南呆过两年,还写过一本《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很自然地,裴士锋的研究带有史景迁注重个案与细节的特点。《天国之秋》一书,更多以洪仁玕的角度写太平天国的变迁,同时加上二次鸦片战争作为副线——换而言之,这是全球史下的太平天国故事。对了,我读这本书,来自经济人读书会的胡伟俊博士推荐。

这样的写作格局,自然有其新意。洪仁玕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但是和发明拜上帝教的洪秀全不同,他不仅曾在香港居住,而且身边都是正统传教士,也被当作传教士接班人培养。他英文流利,视野开拓,1859年到天京之后,一度获得总理朝政的任职。其所写《资政新篇》主张效法西方文明,比起晚清洋务派还早,即使曾国藩幕僚也感到佩服。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曾经见过洪仁玕,提出建设国家银行的提议。无疑,洪仁玕见识高于洪秀全等诸人,也理解欧洲各大强国富强原因所在。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没有机会实现,但是他对于天平天国的意义,其实更在于可以借助他的西方背景打通与上海等地西人通道,争取获得其承认与支持。这一设计并非一厢情愿,英国刚刚与大清结束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与其说为了鸦片,不如说为了贸易与白银。此刻,太平军长期占据的苏州等江南富庶之地,本来也是进行丝茶贸易的上海外商所需通道。

您已阅读22%(926字),剩余78%(329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