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伊顿公学寻访手记

周成刚:伊顿许多传统近600年不变,如行为举止、衣着规定等,然而也有不停的创新。

一所中学培养了19位英国首相,成为“英国政治家的摇篮”,诞生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抖森)、作家乔治•奥威尔等众多著名校友,它就是名闻四海的伊顿公学。

迎着冬季绵长的细雨和湿冷的风,我和一位同事如约来到神往已久的伊顿公学。伊顿公学就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温莎镇上,和英国皇家的温莎城堡隔岸相望,奔流不息的河水从小镇穿过,似乎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伊顿公学校园内的主体建筑和方庭中央亨利六世的雕塑

走近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伊顿公学礼拜堂,这座后哥特式建筑如今仍是伊顿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伊顿公学的创建者、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当初雄心勃勃,想把它建成欧洲最大的礼拜堂。虽然这个宏图最终未能如愿,你伫立在礼拜堂里,依然能感受到学校走过的近600年的恢弘历程。

伊顿公学的主体校园和牛津剑桥类似,是典型的方庭建筑。主楼前的中央广场上矗立着学校创建人亨利六世的塑像。四周的老建筑就是学校的发源地,如今这些老楼里的教室已经所剩无几,更多是用作接待处、办公区、会议室和校长宅邸了。有些建筑因为历史久远,连学生都不让随便进入。当年顽皮学生在建筑物护墙板上刻下了密密麻麻的“涂鸦”,如今都成了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

伊顿公学和温莎小镇交织在一起,教学楼和住宅难分你我。走在小镇狭窄的街道上,历史、文化、传统和学术的气息扑面而来。课间时分,身着黑色大衣、深灰白条长裤、白衬衣和灰马甲的伊顿学生,三五成群,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矫健的步伐和传来的阵阵笑语,给这个古老又宁静的小镇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机和活力。他们仿佛是穿越时空的小魔法师,正从容傲娇地走向未来。

课间10分钟,伊顿公学的学生从一个课堂匆匆赶往另一个课堂

何为伊顿

伊顿将自身的“血统”和“品牌”视作生命,坚信优秀的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并非仅仅通过开分校或者派几位教师授课就能进行简单嫁接。在伊顿公学任职20多年的佩西•哈里森(Dr. Percy Harrison)博士开玩笑说:“伊顿从来都很低调”,伊顿的低调在于用匠心去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低调也许或多或少也暗示着它的高冷,它的与众不同。

您已阅读24%(874字),剩余76%(27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