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前瞻

2019:金融科技将走向何方?

张彧通:金融科技面临金融与科技两方面的强监管,这种监管态势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在技术的加持下,金融行业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科技也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创新业态。在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甚至在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引领全球风潮。在进入2019年之后,面临诸多全新的挑战,金融科技行业也始终在用“敏捷型”的方式快速回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要回答这个行业的战略发展路径究竟如何?就需要考量多年发展所积累沉淀下来的经验,并结合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方能给出答案。

金融科技公司拥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支付、跨境汇款、网络借贷、银行保险、证券资管等领域“横空出世”,改变了金融行业的样貌,对消费者、投资者大有裨益,诸多公司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有些观点认为,科技手段和金融行业可以天然嫁接,自信地认为新技术可以给金融行业带来巨大作用。这样的观念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有利于金融科技的传播,但是也一度造成对行业的误读。金融科技行业的逻辑源于两者的供需关系,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真正的“破坏式创新”。

以国内的金融科技行业为例。按照服务的直接对象不同为标准,消费者端业务(To C)和机构端业务(To B)是两类发展路线。前者以互联网生态为逻辑,以互联网思维布局,强调消费者生态,包括消费场景、消费习惯等等,用技术手段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而以点带面,打通消费者端的金融市场。典型的是以数字支付这种与消费强关联的应用入手,拉动信用、消费金融、互联网理财、保险等各类业态。后者往往以产业上下游紧密商贸关系为逻辑,强调产业“合作”,重点关注行业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过技术解决机构端的场景、用户、产品和运营等方面需求,包括:线上场景的融合和线下场景的升级;服务的下沉和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等等。

这些特点恰恰反映了金融科技的“资源禀赋”。这里的“资源禀赋”指的是行业机构开展业务时依赖的自带优势,往往表现为所服务的对象急需但是却缺乏的能力。第一个禀赋就是消费者流量。以大型金融科技平台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内生于互联网企业巨头,该体系内积累的大量消费者流量与数据是其开展相应业务的自带优势。这种“资源禀赋”的存在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距离消费者最近。对其加以利用,更加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在机构获客、营销、风控、客服等环节大有用武之地。另一个“资源禀赋”是数据分析能力。金融科技企业是数字化意识最早、也是目前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其在采集、分析数据,以实现新产品设计、运营流程优化等方面具备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有利于助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您已阅读23%(1058字),剩余77%(34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