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

本轮刺激政策与2008年有何不同?

沈建光:同样是刺激政策,中国最高决策层本轮做出的反应,与10年前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其效果将会如何?

2018年中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GDP增长6.6%是多年的低点,六稳政策出台的背后是六不稳,宏观预测机构纷纷调低了对于201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稳增长压力推动了刺激政策的出台,2019年开年中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明显超出预期。如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全面降准1%,财政政策方面,减税与基建齐发力,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措施计划三年内减税6000亿,铁路、城轨地铁等基建项目的审批与开工进度也明显加快,目前光这两项的获批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两万亿。

尽管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这次刺激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有些似曾相识的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8年的四万亿。同样是刺激政策,本轮决策层做出的反应与10年前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其效果将会如何?又是否会引发“四万亿”教训重演的担忧?笔者认为,弄清上述事实对于理解当前经济现实和新一轮政策思路至关重要。

本轮刺激政策的新变化

金融危机后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因素和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一方面,受内外需失衡、投资消费失衡、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难以持续,潜在增长率逐年下滑已成为事实,截至目前已降至6-7%的区间;另一方面,2008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带来了诸多后遗症,如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产能过剩、宏观杠杆高企、投资效率下滑、房地产泡沫等,为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掣肘。此外,与2008年主要受到外部冲击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则是中美贸易摩擦、民营经济困境、消费下滑等诸多内外因素叠加的结果,导致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10年间宏观环境、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当前在政策层面既要面临同样的经济下滑问题,还需要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后遗症重演;且本轮动作重在托底经济而非大规模刺激,不同目标下需做出更多权衡。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工具选择、侧重,还是实施的力度、节奏,当前的政策操作较2008年都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您已阅读22%(797字),剩余78%(276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