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贸易战下,崛起的越南电子业

黄亦筠: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但电子大厂却急急考虑迁出中国,郭台铭十年前相中的疏散路线,又重新热了起来,中越边境也意外成为电子业的新动脉。

2007年初,越南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久,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从深圳龙华厂出发,乘车经广西南宁到北越河内,亲自考察一条300多公里长的跨国运输路线。

他要利用当时工资不到深圳3分之1的北越,作为鸿海下一个组装制造基地,而零组件则从广东、广西的鸿海厂区运来。

郭台铭当时判断,从南宁到河内,陆运只需6到8小时,加上深圳龙华到南宁的车程,大约只要13小时,等于晚上从龙华出货,隔天上午就可以抵达越南北宁开始组装。

“如果是在(台商较多的)越南南部,和中国供应链离得更远,时效上来不及,”一位了解鸿海的人士,透露当时郭台铭策略布局的想法。

鸿海因此在北宁买下超过400公顷的大片土地,连未来上游供应链的用地都一并圈下。却没想到隔年2008年就发生全球金融海啸,鸿海北越设厂计划只得停摆。

事隔12年的此刻,尽管正值中美贸易大战暂时停火,但中美之间的高度不确定性,让台湾电子大厂不敢放缓产线外移的脚步,以规避美国对中国电子产品课以高额的关税。

于是,这条当年郭台铭相中的电子业疏散路线,又重新热门起来。

鸿海已有3个厂在北越的北宁和北江,笔记本(Notebook)组装一哥仁宝最近也打算重启设在北越永福的工厂。

最近3到4个月,来探询北越状况的业者更是络绎不绝。通信设备商启碁甚至悄悄在北宁桂武工业区,租下台商汉达的一个厂房。

“做美国品牌的,如果晚1到2个月,会影响市场分配。急的人就是先租厂完成生产,假如从买地盖厂到生产,还要至少1年,会来不及,”一名在当地设厂的台湾科技业总经理分析。

《天下》杂志采访团队亲自重走当年郭台铭的路线,从广西南宁上车,实地体会这条正日益茁壮的电子业大动脉,并借此了解,这波台湾产业史上第三波迁徙潮的速度、规模,以及未来持续性。

场景1:广西南宁—凭祥友谊关
,中越电子动脉的核心枢纽

车子从南宁开上平坦宽敞的南友高速公路,这是南宁通往中越一级口岸──凭祥的主要干道。

沿途,一辆辆载着45呎货柜的货车从“一带一路”的标语前呼啸而过。

不过2个多小时,抵达中越边境──凭祥的友谊关,排队通关直送北越。

您已阅读20%(853字),剩余80%(33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