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中美建交40年:中国的老朋友哪儿去了?

刘裘蒂:中国的老朋友对于美国当下盛行关于中国的负面叙事有何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培养新一代的“老朋友”?

2019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40周年纪念,在贸易战的氛围下,似乎少了双方官方庆祝的火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12月18日在纽约庆祝中美正式建交40周年,以讨论会的形式纪念这个里程碑。同时中国国内刚举行官方盛大的改革开放40年庆。我认为,中美建交40年与改革开放40年几乎同步并非偶然,也就是说,美国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美国人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推展。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史蒂芬•欧伦斯主持的讨论会上,可以看到不少所谓的“老朋友”、“中国通”或“拥抱熊猫者”,他们回顾了过去40年中美关系的演变与成就,并评论未来40年将会有何挑战和机会?但是综合观察目前的中美关系,我们更要关心的是:中国的老朋友对于美国当下盛行关于中国的负面叙事有何影响?中国的老朋友哪儿去了?中国又应该如何培养新一代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历史渊源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外交辞令中标签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这个称谓算得上是官方层面的最高评价。方可成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14)一书中研究了这个中国政府认可的称号的沿革: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指定的“老朋友”主要是作家和记者,他们来到中国采访共产党,做出了积极的报道,并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另外还有医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拿大籍的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救治了受伤的共产党员。1949年以后,那些被称为“老朋友”的人大多是第三世界的领袖,因为当时冷战已经展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相当孤立。第三阶段的“老朋友”主要指帮助中国重建外交关系的人,例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第四阶段主要指经济改革后帮助中国进入国际组织的人,例如国际奥委会著名的前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他帮助中国成为奥运会的东道主。

方可成分析了1949-2014年《人民日报》的数据,认为自1997年以来,官方使用这个词的频率一直在下降。在此之前高频出现率包括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需要“老朋友”的帮助; 其次是1990年,在“八九”事件之后,中国被孤立,需要“老朋友”来帮助它恢复国际关系;最后一次是在1997年,邓小平去世,香港回归中国,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表示哀悼或祝贺,因此被称为“老朋友”。以国度分,最多的“老朋友”来自日本(111),美国居次(55),远胜于排名第三的英国(24)。

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习近平说:“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美关系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对此不会忘记。”的确,中国人的记忆很长。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之后很不被美国人待见,但是毛泽东还是邀请他访华。特朗普当选后,中国曾经寄望基辛格成为特朗普的中国政策导师,也把他当成传递信息的“使者”。基辛格在9月时否认媒体报道他曾建议特朗普以“联俄制华”来对付中国。

“老朋友”和“中国通”看中美建交40年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讨论会中,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尼克松访华首席翻译、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在题为“美国对华政策成功的反讽”的讲词中,猛烈抨击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您已阅读21%(1312字),剩余79%(50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