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我们为中国中小学设计的“未来学校”

董灏:我们为北大附中设计的“朝阳未来学校”,强调开放、“走班制”学习市集功能,以适应未来教育理念。

传统中国中小学的建筑设计是按“动”和“静”的空间功能划分的,也是非黑即白的——教室用于学习,走廊和楼梯用于交通,操场用于广播体操和校长讲话。随着这些年中国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越来越多的新校建设和老校改造都在发生。我们就有幸为北大附中等中小学设计了全新的教学楼。

改造后的北大附中

动静两相宜的空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小学的活动空间基本就两类:一是教室里;二是操场上。学生的日常行为就是教室里排排坐着 ,加上操场上列队做操,没了。

但当我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交通空间,包括走廊和楼梯,都是能够承载活动的,例如课间活动,和同学的攀谈甚至在楼梯间打闹的场景。因此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空间利用的问题 ——是否应该出现一种介乎于“动”和“静”之间的“灰色空间”来承载非正式课堂的教学,及其之外的课间和兴趣活动?

您已阅读21%(359字),剩余79%(13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