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台湾民主的新一页——评台湾2018年“九合一”选举

张伦:台湾民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民进党到了需做大的调整与更新的时期,国民党也不可得意,要新生还需要过两关。

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执政的民进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丢失原有执政县市,从2014年的13席大幅缩减到6席,甚至像宜兰、彰化这些所谓“民主圣地”,极具战略意义、对台湾政治走向有决定性影响的高雄与台中,都一一丢失,可谓是经历一场地地道道的惨败。

笔者自1991年第一次赴台参观,多年来有近20次赴台观选、开会,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长期关注台湾的转型,此次虽因工作忙碌未能赴台观选,但从媒体的报道以及选举的结果中依然得出几点感想,粗略写出,供读者参考。

台湾式的中期选举与民进党

台湾包括各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里长等称为“九合一”的合并选举,2014年第一次举行,民进党大胜,而国民党仅保有6席,且在重要的都市中只占有新北市,丢掉台北、台中等重要都市,为2016年的败绩埋下伏笔。因这种选举恰逢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的中期,选举结果既可视为一种对执政者政策的检验,也影响到两年后的总统与立法大选,可视为是一种台湾式的中期选举。此次选举结果,民进党惨败,显然是对蔡英文执政的一种不满的表现。

选后蔡英文立刻按民进党惯例宣布辞去其兼任的党主席,以示负责,行政院长赖清德也立刻宣布辞职,获蔡英文挽留。但蔡剩下的两年执政,注定要受到来自党内与党外的压力与掣肘,会更加艰难,除非奇迹发生,政治对手犯重大错误,蔡2020年连任之路将异常艰难。本在民进党中就根基不牢的蔡会进一步受到排挤,激进的深绿教义派会继续逼宫。蔡如何寻找平衡,是否会在这种压力下,尤其是国际政治发生对台有利的倾斜的情况下冒险采些措施来强固基本盘,进而导致两岸更进一步紧张,这都有待观察。

此次民进党的惨败,显然跟蔡上台来推动的一些改革(如“劳基法”改革等)伤及一些阶层的利益与情感有很大关系。坦白讲,以台湾的状况,为台湾的将来计,有些改革是必行的,而一旦采取这些牵动利益的改革,引发不满也是必然的。但如何细致操作,尽可能将这种不满降低到更小的程度,争取社会的理解与合作,就是一个需要政治智慧与技巧的问题,须知,民调曾显示,台湾多数民众是赞同且理解改革的。而现在看,民进党执政团队的改革操作技巧显然没有达标。

不过在笔者看来,民进党此次败绩最大的因素,或许也需从另一角度加以分析。民进党在2016年总统与立法大选中获得政权,且在立法院首次以65席(国民党只有35席)占据绝对优势,并同时在地方政府中占据绝对优势,全面执政。这之后所显示出的某种权力的傲慢,导致人们的不满,对民进党的此次败绩来说,如果不是最重要,可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尽管2016年当选之夜,蔡英文在那篇非常精彩的当选感言中再三强调“谦卑、谦卑再谦卑”,让人感动——笔者当时应BBC 邀请参与网络录像直播评论大选后乘车赶往现场,曾亲耳听到她的讲话。但两年来,即使蔡本人不是有意为之,但民进党整体上给人与民众尤其是中下层疏离、与年轻人的隔膜的感觉,引发社会强烈不满,这也是有目共睹的,那句著名的“谦卑”也常被人拿来作为嘲讽的语言。这给国民党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这种疏离与隔膜还体现在对社会脉动与心理缺乏把握上。从民进党的一些选举手段来讲,在 “美丽岛”事件近四十年过后,在台湾人民已经将总统大位两次给予民进党,在政党几经二次轮替、民进党已经是全面执政的情况下,还要动辄打出悲情牌来凝结人气,打出“守护民主”“守护台湾”的口号,将自己与台湾民主、维护台湾利益完全划等号,将国民党还等同于旧威权,显然是既不明智也不符合事实的。一个已经彻底失去经济支撑、要靠每月借贷几千万维系运作的国民党,一个年轻一代已经开始走向前台的国民党,显然是不能以传统的威权政党等同视之的。警惕某些人出卖台湾利益当然是正当也绝对是应该的,真要有,蓝绿阵营大概也都有其人,但将这种话语有意无意地引向一个族群显然是不当的。转型正义当然应该落实,但这种高尚的追求正义的事业,绝不该沦为某种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善良的台湾人民即使常思感恩,也不可能永远没完没了地给予民进党人士以特殊的宽容与照顾;执政者如果执政绩效不佳,再加上一些任命官员不称职、行为不佳的消息让民众增加恶感,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积蓄下来的愤怒自然要体现在选举结果上。民进党本是以代表中下选民、草根民众、农民起家的,现在似乎在某些方面走到其反面,也似乎迅速地类似于当初的国民党,开始不接地气,这实在让人感慨;也让人感叹权力对一个政党与个人所能造成的酶变作用。

您已阅读27%(1792字),剩余73%(48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