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

“脱钩”与东北亚自主秩序的可能性

孙兴杰:特朗普贸易战是在利用和检验美国的结构性优势,但美国的挑战也使东北亚有可能转向构建自主性的地区秩序。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国际秩序的话,那就是不确定性,当然,未来的前景也从来不是命定的。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于对未来的前景和预期没有了确定的判断,而且是既有的知识和框架也似乎变得不可靠。

最近在东北亚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态,很难用“东北亚”这个词来形容。在俄罗斯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东北亚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参与其中,尤其是中日俄等国领导人会晤,以及共同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立场表达,东北亚朝着构建一个自主的区域秩序发展的势头呈现出来,东北亚秩序的重心也在北移。当然,这一转变的一个重大的推动力就是“美国优先”带来的战略退缩以及战略压迫。

什么是东北亚秩序呢?似乎是很难界定的概念,包括东北亚这个词汇也是美国人强加的,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蒙古、中国东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就是环日本海地区。然而,这样的界定更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的区域秩序,原因就在于主权国家是一种更加强势的政治秩序。俄罗斯是欧亚国家,中国国土从东北亚延伸到东南亚,包括日本的经济合作也是南向的。因此,东北亚的边界一直是模糊的,而美国对于东北亚的界定本身就内涵了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殖民色彩”。

作为一种区域秩序的一个前提就是它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是有比较明确的边界的。但我们看到,东北亚地区一直处于破碎和依赖的状态。从破碎性来说,东北亚地区是多种秩序叠加在一起的。首先,安全秩序还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之上的,因此,东北亚的区域安全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只有朝鲜与韩国的安全可以在朝鲜半岛的框架下来理解,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一地区的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之一。其次,从经济秩序来说,中日韩经济更偏向于基于海洋的贸易体系,而朝鲜还是比较封闭的经体系,俄罗斯的远东开发终归还是俄罗斯国内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为各方接受的东北亚的身份认同,民族国家的认同不仅是强势的身份,而且还在构建与强化之中。

从依附性来看,美国在地理上不算是东北亚国家,但却是东北亚秩序的强势参与者和构建者。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是“参差不齐”的,美国与除朝鲜之外的域内国家都有政治联系,与日韩是军事同盟关系,与中日韩有密切的经贸合作网络。可以说,所谓的东北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重心的轮毂结构,但是每一辐条并不是同样规格的,安全、经济、贸易、文化等嵌套在一起。在这样的结构之下,韩国学者就慨叹,韩国以及朝鲜半岛处于“双重边缘”的地位,其实不只是朝鲜半岛,整个环日本海周边地区也大体如此。

您已阅读23%(1040字),剩余77%(35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