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宽松政策还能再次救中国吗?

戴维斯:悲观主义者称,中国当局用完了解决由国内去杠杆和外部贸易战引发的衰退风险的宏观经济工具,他们此前也担心过,但中国总是能够成功应对。

自今年1月下旬达到峰值以来,中国资产价格的表现一直明显逊于全球其他地区。以本币计算的股票市场与美国股市相比下跌了四分之一,公司债券违约冲击着固定收益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了8%。显然,这一定可以归咎于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冲击。

许多经济学家声称,中国当局用完了解决由国内去杠杆和外部贸易战引发的不断上升的衰退风险的宏观经济工具。他们认为,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或许已经没有了“弹药”。然而,悲观主义者此前在类似的情形下也担心过,但中国一直应付得来。今明两年,同样的一幕可能再次成为现实。

今年中国的熊市之所以极为不正常,是因为这并未伴随整体经济增长预期的任何下滑。实际上,随着资产价格大跌,经济学家们居然将他们对中国GDP增速的共识预测提升了约半个百分点。

名义GDP增速也没有任何程度的大幅放缓。2018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9.8%,相比之下,2015年的低谷时仅有6.5%,当时通缩势头似乎处于支配地位。这一次,通胀保持平稳。

您已阅读21%(411字),剩余79%(151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