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观察

企业如何寻找下一个指数型增长机会?

钟鸿钧、孙康勇、吴绪亮:增长,是企业成长的终极挑战。企业在寻找新增长点时,应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

增长是所有公司的永恒挑战。成功的公司通过不断的寻找新的增长点来维持公司的持续增长,而失败的公司则因为无法维持增长走向衰落。失败的公司有不同的原因,而成功的公司则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持续增长的方法。

在所有的增长中,最吸引人的增长是互联网公司经历的指数型增长。指数增长的形状和英文字母J很相似,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Jack型增长。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寻求指数型增长通俗地比喻为:“公司如何寻找下一个Jack?”

增长的方法无非是三种。第一,现有业务在既定市场的增长,比如中国平安在中国大陆保险市场的增长;第二,通过地理区域的拓展获得增长,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星巴克和肯德基这样的公司,他们通过这新兴市场的拓展成功获得增长;第三,寻求新的业务的增长。

一般来说,小公司更容易获得高速成长,他们可以通过切入细分产品或服务市场,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来获取业务增长。相比之下,大公司则难以维持高速成长。美国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公司(GE)可以说是商业史上的奇迹,从一开始就成为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并保持上百年。但即使是GE这样的巨头,还是因为过去几年缺乏增长,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被剔除出道琼斯指数。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新现象,即大的平台型公司可以获得持续的高速增长,比如中国市场的阿里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过去的五年里,阿里的复合增长高达46%,腾讯也高达36%,其游戏业务的增长则更高。即使是拉长到15年的期间,这两家公司的增长仍然非常可观。

为什么规模这样大的公司仍然能够在这么长的周期里获得持续的增长?答案在于这些公司成功地持续寻找到了他们的新增长点。

我们来看阿里,这家起源于浙江杭州的互联网公司,从开始的电商、支付、云计算、物流、到新零售。每一个业务都是一个超级大赛道。如果我们去看其每一个业务的增长,那么你会看到,除了其在核心业务电商的发展上取得持续高速增长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阿里集团在过去的20年里,战略性地在每一个阶段布局了一个战略性的新业务,2003/4年的支付宝(现在的蚂蚁金服)、2009年左右的云计算、2013/4年的菜鸟物流,2017年的零售。如果你仔细去看阿里的每一个业务,你就会发现它的几个特点:1)新业务和原来的业务密切相关,比如阿里和电商密切相关的支付和物流;2)新业务所在的行业规模非常大,无论是支付、物流还是云计算都是万亿级的市场;3)每一个新业务都需要提前布局,其业绩可能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开始展现出来。

您已阅读22%(1031字),剩余78%(36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