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中国如何破解债务困局?

沃尔夫: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债务总额飙升至GDP的三倍,这会在中国引发一场危机吗?

“如果某件事无法永远维持下去,它就会停下来。”赫伯特•斯坦因(Herbert Stein)这句话告诉我们,债务增长无法永远超过经济增长。斯坦因曾是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任内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

这一准则也将适用于中国。只是我们不知道,中国债务的高速增长将在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停下来?是早是晚?好对付还是毁灭性的?中国庞大国内债务的“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将事关重大,不只是对中国而言,对其他许多经济体也是如此——它们的出口依赖中国。

我们还无法知道中国的债务激增将如何收场,但我们知道它是如何开始的。触发它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从2004年初到2008年底,中国的债务总额稳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0%至180%之间,高于其他新兴国家,但没有高出太多,这一水平貌似是可管理的。

到了2008年,西方金融体系崩溃,高收入国家随之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中国的应对之道是推出一个庞大投资计划,总规模达到GDP的12.5%左右,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和平时期经济刺激计划。

北京当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抵消净出口下降对需求的冲击——从2007年至2011年,净出口占GDP的比例下降了6%。2007年的比例接近9%,由于这一水平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这种下降是长期性的。

净外部需求如此大幅下降需要长期性的抵消。鉴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政府手中可用的工具,只有投资可以足够快速地、且足够大规模地增加。

结果,总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已经非常高的41%,飙升到2010年的48%。在这股巨大的投资热潮下,中国测算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保持着近10%的水平。它还导致债务持续大幅激增,主要是非金融公司的债务,包括表外的地方政府融资工具。但不妙的是,中国的潜在增长率非但没有因此上升,反而明显放缓了。

您已阅读20%(820字),剩余80%(326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