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失衡


傅晓岚:综合考虑货物和无形资产贸易后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最多是目前公布数字的一半。贸易战不仅伤害中国,也将严重损害美国经济。

——基于无形资产贸易的视角

今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反全球化思潮再一次达到一个高潮。美国指责中国“盗窃美国的知识产权,损害美国出口,致使美国工人工作机会流失”,威胁提征惩罚性高额关税。

2018年7月,中美贸易战进入被白宫不断升级的阶段:7月6日,美国对总额34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增加25%关税。中国对美国也通过对同等金额的美国出口中国商品提高关税等进行了反击。7月11日,美国宣布对另外总额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加10%关税。中国就此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上诉。7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电视访谈中表示,他做好了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约5000亿进口商品增加惩罚性关税的准备。

那么此次贸易战的一个焦点——所谓的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真的表明中国对美国有巨大贸易优势、伤害了美国制造业吗?理清楚基本事实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产品贸易在旧的生产范式主导下是国家之间贸易的主流。但是,近几十年来,数字化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生产的不断碎片化,从研发到销售的生产过程全球分布,新的生产范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技术范式变革导致了生产范式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全球贸易的范式变化。产品贸易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代表两国贸易的绝对主流;而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则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是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Haskell and Westlake, 2017; Corrado, et al., 2017)。只是无形资产贸易多样而复杂,大量交易未被现存的贸易统计体系涵盖,也少有理论详细阐述无形资产贸易。

新的全球贸易范式,需要一个适应当代全球化的产业组织方式的、将货物贸易和无形资产贸易综合考虑的国际贸易分析框架(Fu,2018)。根据这个综合分析框架分析美国的对外贸易,结果证明美国在无形资产的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综合考虑货物和无形资产贸易后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至少减少一半。这个分析框架也说明:第一,美国的实际国际贸易逆差比目前公布的数字要小很多,最多是目前公布数字的一半。广而言之,全球化带来的贸易不平衡远远没有目前错误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大。第二,美国需要国际市场来实现其先进技术、商业秘密、国际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贸易战不仅伤害中国,贸易战导致的国际市场丧失、特别是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也将严重损害美国经济。由全球生产网络带来的链接和传递效应,也使得贸易战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国。它影响的不仅仅是蓝领工人,还影响高技能的白领,不论是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还是营销和管理人员。第三,全球化和以全球价值链组织的高度精细化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带来了一个新的全球化悖论。一个国家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中很难同时追求高人均附加值和大量的就业。第四,化解全球贸易中某些部门和地区的损失的解决方式之一,是将往往难以发现或者被隐藏的无形资产贸易的巨大收入曝光并通过合理的机制进行再分配。实现它需要运用诸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手段、一套新的国际贸易统计规则、和全球各国的通力合作。

您已阅读27%(1242字),剩余73%(336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