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再立改革潮头:201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展望

程实、钱智俊:2018年下半年,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维持谨慎乐观,新经济、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投资主题值得继续关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随着2018年全球经济迎来复苏之春,全球政策正加速从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作为先行者,中国供给侧改革已经初具成效,成为中国经济新韧性的基石。因此,展望中国经济,关键在于把握供给侧改革的未来演进逻辑。

2018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承上启下之年。从增长视角来看,2018年供给侧改革将进行新接力,发力重心从粗放式的行政调控转向精准化的市场调节,有望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通胀视角来看,2018年供给侧改革行至第一阶段的下半程,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将引导通胀步入一个小高峰,并形成多重分化的结构性特征。从更加宏大的历史视角来看,2018年下半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量级的新起点,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的改革开放措施有望陆续推出。有鉴于此,2018年下半年,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维持谨慎乐观,新经济、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投资主题值得继续关注。

供给侧改革开启新接力。2017年11月,我们在展望报告中指出,2018年供给侧改革红利将夯实中国经济的新韧性,实现长周期筑底和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初至今,上述效应正从三个层面渐次显现。增长层面,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局平稳,企业盈利的持续改善不仅促使生产活动保持旺盛,亦引导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强劲上升。风险层面,在2017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增长放缓的基础上,2018年1-4月,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和金融部门杠杆率双双下行,并伴随影子银行规模大幅萎缩,系统性风险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治理。潜力层面,截至2018年5月末,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有望借助中国资本市场针对性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上述改革红利,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新韧性已经构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为2018年下半年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深化提供了充沛的空间与动力。

展望未来,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深化不在于旧举措的加码,而在于新机制的接力。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以信贷调控、行政问责、财政补贴等政府“有形之手”为主要工具,及时有力地打破路径依赖、明确改革方向,在“三去一降一补”、“放管服”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有形之手”难免暴露粗放式、运动式的短板。较之于市场“无形之手”,政府部门难以及时、精确地判断新旧产能更迭的细分时点、领域、方向和程度,同时长期依赖行政手段推动改革,可能形成新的市场扭曲和权力寻租空间。

您已阅读21%(1007字),剩余79%(38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