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穷人的胸怀,装不下你假装的爱

周健:当王凤雅一家选择拒绝“爱心人士”帮助筹款时,他们知道自己是在放弃一些垂手可得的钱财,选择自尊。

中国有很多穷人,有些穷人甚至会看不起病,吃不起饭。即便是这样的穷人,也不是你有钱有吃的给他,他就任你摆布。

穷人对待生活也有自己的态度。我很小的时候,姥姥就对我说:“人穷志不穷。三天不吃饭,也要装个卖米汉。”

《礼记•檀弓下》里有个故事,齐国遭遇自然灾害。大善人黔敖路边摆摊,施粥给路过的饥民。一天,有个饿得东倒西歪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东倒西歪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倨傲地喊道:“喂!来吃饭啦!”

饥民抬起头来,瞪着眼睛对黔敖说:“牛啥呢?我就是不愿吃这样的饭,才落到这个地步!”

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穷人虽穷,大多数也是有尊严、无奴骨的同胞兄弟,不是看见谁手里拿着一沓票子,就会点头哈腰摇尾巴,主动扑上去示弱博取同情的。

旧社会,财主逢年过节也做要做善事,救济穷人。财主让人把碎银子用纸包好,让小厮去找那些既没贴窗花、又没贴对联、门窗破破烂烂的人家。到了夜晚的时候,悄悄地把一包碎银子往穷人的窗户下一放,立马闪开,不能让人看见。

第二天早上,穷人发现窗台上有一纸包,打开一看是碎银两,就知道富人来行善了,年也就能高高兴兴过了。

那时候,财主行善讲究“善欲人见则不是真善”。这句话的社会含义是,行善也要给穷人足够的面子,不要让穷人为一包碎银子感到难堪。

现如今,乐崩礼坏,焚琴煮鹤,世风日下。不少人做慈善的人也学坏了,他们带着一腔热情和一褡裢碎银子,跑到贫困山区,拉着小朋友合影留念。合影的小朋友穿得越破越烂,脸上越脏,鼻涕流得越长,这些“爱心人士”就越高兴越有成就感。他们明白,在讲究“眼球”的时代里,这个社会泛滥的是一张一张“不感动不捐钱”的脸。

2018年5月4日,河南三岁女童王凤雅,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死了。

5月24日,某公众号发文《王凤雅小朋友之死》,指责王凤雅的妈妈杨美芹“利用小凤雅存活的希望诈骗”,在水滴筹、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上募集善款15万元。文章说,杨美芹没有用这些钱救王凤雅的命,杨美芹把王凤雅的救命钱,挪用却给小儿子治疗兔唇。三岁女童王凤雅是被她妈妈给“害死”的。

您已阅读21%(858字),剩余79%(32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