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以政改姿态化解民族主义带给中国的难题

邓聿文:过度张扬的民族主义虽然刺激和满足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虚荣心,但也使得他们高估了国家的实力。

近日中美达成经贸谈判联合声明后,不同人群基于不同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做出不同评价,这是很正常的。但认为中国输了这场谈判的人似乎占多数,这其中,包括原先被官媒鼓动起来的、期望中国政府对谈判持强硬态度的国内民族主义者和民粹派,他们看到这个结果后,认定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做了重大让步,于是失望情绪溢于言表。

正如一些学者所说,中美贸易战乃至中美关系本身,本来不应该是目前这个样子,对此,中国高调的民族主义宣传要负很大责任。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官媒天天宣扬中国已经强大起来,可以傲视群雄,不把美国放在眼里,这无疑刺激了美国尤其美国鹰派的神经,觉得再这样下去,美国很快就会沦为二等国家,世界秩序将由中国主导。而在美国对中国祭起301调查大棒以及制裁中兴后,官媒以及某些官方和民间学者,又频频向美国放狠话,鼓吹中国要坚定地和美国打贸易战,宣扬中国必赢,将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官方也只能对美国强硬表态,“奉陪到底”。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这场贸易战是官媒和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点燃或引起的,这么说有本末倒置之嫌,将因果颠倒了过来,但中国的民粹和民族主义情绪确实与此有很大关联,至少是一个重要的间接因素。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旦鼓动起来,就会制约官方政策的调整和妥协空间,使得官方在对外事务中处理一些棘手难题,特别是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重大利益关系的事情时,只能奉行以强硬对强硬的策略。因为一旦中国政府表现看起来“软弱”一点,会遭到国内舆论的讨伐和不满。如此一来,事情就很容易失去某些解决时机,进而使问题更加恶化。

您已阅读24%(654字),剩余76%(206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