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

如何避免Facebook式的用户隐私危机?

窦文宇:企业切勿低估用户隐私战略的重要性,因为除了可能面对更多的政府监管及公众压力外,新型的商业模式可能就在远处的地平线。

最近的国际及国内商业新闻中,数字时代的用户隐私是一个不断出现的热点话题。在国外掀起轩然大波的Facebook用户隐私事件中,可能有多达5千万的Facebook用户信息被泄露给竞选大数据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

这些泄露的个人信息中,包括常见的如性别、年龄、毕业学校等人口变量,但不限于此:华盛顿邮报2016年一篇文章(作者Caitlin Dewey)指出,Facebook(有时综合第三方数据源)可能掌握着多达98种用户个人信息,甚至包括信用卡是哪种,常买的非处方药名称等。所以个人数据泄露的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当这近5千万人的用户数据被泄露给Cambridge Analytica后,后者加上了自己的所谓Psychographic Profiling (心理轮廓)分析工具,可更精准地发送竞选信息及广告,据称成了川普团队2016总统竞选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当这些个人数据被用于政治宣传,很可能就违背了Facebook用户起初同意提供(或采集)个人数据的初衷。

这场隐私风波为Facebook带来了不小打击,在公众及媒体舆论抨击下,Facebook市值从2017年最高点削去了近50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了一个Starbucks的市值。而且CEO Mark Zuckerburg还得去美国国会接受质询。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3月26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考虑方面更开放,一定程度上愿用隐私换方便和效率。这个说法一出即激起了网络的轩然大波。

的确,在数字时代,不少互联网及社交媒体公司,从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用户个人数据(比如搜索,导航,支付,快递等),往往能够变现成收益。比如百度闪投,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智能广告系统。但如此众多庞大的用户数据,稍有管理不慎就有可能泄露出去,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比如2017年7月爆出的关于百度网盘的隐私问题,略懂手脚的外人就可以在上面看到私人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证照片、毕业照等。一时网络哗然,用者自危。

您已阅读21%(850字),剩余79%(32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