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北京最新“惠台”政策能否抢占台湾人心?

吴明德:国台办近期发布“惠台31条”,台湾舆论普遍认为将对台湾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力。但如此简单反应,显然忽略台湾本身的经济困境。

台湾纪录片导演李惠仁与吕培苓的最新作品“并:控制”,上周在台北举行特映会。片中记录了近年来台港受中国大陆政治干预的关键事件,熟悉两岸三地新闻的朋友,可以把这个片子看作是一个简单的疏理,但对中国大陆认识不深的台湾朋友,“并:控制”宛如一记深刻的提醒,也正好回应了中国大陆近期出台的“惠台31条”,在未来对台湾可能引发的效应。

2月28日,选在台湾纪念228之际,中国国台办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31项措施降低台湾人在中国大陆工作及经商限制,又被民间称为“惠台31条”,打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互动的僵局。

这不是中国大陆第一次使用经济手段对台进行统战。按照新经济自由主义的逻辑,中国大陆深信,经济能作为两岸关系的杠杆。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成效并不如预期。

从“吸金”到“吸心”

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大陆对台的经济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开始,台商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主要受惠群体,也被视为限缩台湾不偏离“九二共识”的使力核心。1988年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规定》被视为最早的政策文件。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7年9月止,中国大陆在近30年来实际使用的台资超过660亿美元,累计批准台商赴中国大陆投资项目达10.1万个,优于单一外资的表现。

您已阅读24%(538字),剩余76%(16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