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正在取得新突破

王辉耀:《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最近出炉,展示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发展情况和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各个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人才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为反映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分析中国在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了《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以为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标提供研究支撑。

当前,中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竞争力指数也仅刚过及格线,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人才规模上,最后一名的山西与第一名的上海差距悬殊;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马太效应”影响明显;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与此同时,江苏、广东、上海等国际人才集聚区域的国际人才职业结构相对较好。在政策方面,北京和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国际人才政策创新正在形成追赶之势,区域国际人才竞争正在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呈三个梯队分布,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这与中国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较低直接相关,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化程度在国际融合度上的间接体现。在本次评估中,上海成为国际人才竞争力评分最高的区域,但如果按百分制来讲也仅是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等共性,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开放程度和发展程度都是全国最好的。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浙江以2.53的得分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若细化到各个分指标来看,两个梯队的差距并非归咎于个别因素,而是整体性的差距。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依次为新疆、吉林、内蒙古、海南、贵州、山西、西藏、宁夏、青海和甘肃。虽然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

各省域国际人才规模指数差距如“落崖”,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学生

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单类指标来看,“国际人才规模指数”是六个维度指数中最能够直观体现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的指数。各省市“国际人才规模指数”差距相对明显,第一名上海与最后一名山西的分差达0.8分(最大区间为1分)。北京紧随上海位居第二。广东和江苏分列第三、四位,但与上海、北京差距明显。

您已阅读22%(1106字),剩余78%(382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