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分

信用评分的危险游戏

加普: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公司设计的信用评分引发了不安。根源在于将数据所有权交给科技公司本身就不明智。

等到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Alibaba)的关联支付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上市的那一天,其市值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高盛(Goldman Sachs)。蚂蚁金服拥有5.2亿用户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Alipay)兼具创新性和高价值——它设计了一种新的信用评级方法。

支付宝推出的不同于美国的Fico和德国的Schufa等传统信用评分的芝麻信用(Sesame Credit)很有趣。通过监测人们的购买习惯、社交圈及信用记录,这一信用评分体系在一个发展中市场扩大了可获得贷款的人群。

但正如中国已经认识到的那样,它也令人不安。面对阿里巴巴及其竞争对手们推出的各种“社交信用”评级体系,中国央行临阵退缩。本月,中国央行叫停了腾讯(Tencent)在全国推广与芝麻信用竞争的腾讯信用分的尝试。此前,中国央行曾在2015年鼓励这类尝试。

中国民营企业推出的信用评级方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方案变得与中国更具奥威尔色彩的公共“社会信用体系”相关联。后者是一项到2020年建立起监控公民行为体系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宏大计划。在该体系下,未缴纳罚款、甚至乘公交车时逃票的中国公民都将遭受惩戒,可能面临就业和旅行方面的限制。

您已阅读27%(516字),剩余73%(13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