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

中国扩张应受欢迎而非遏制

坎贝尔:寻求参与中国惊人增长的西方企业,应该着眼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非不明智地试图遏制中国的扩张。

为了应对21世纪的政治、社会和环境挑战,过去十年中国和俄罗斯都选择回顾它们各自的政治和文化历史,从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结果,两国都逐渐减少了对到目前为止的主导模式——西方治理模式的依赖。它们这么做不仅仅是出自民族主义情绪,更是因为日益不满西方大国继续宣扬其治理体系作为全球榜样的优越性的傲慢。

不过,西方大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创立并维持的世界秩序的逐步崩塌,兼之几个主要的西方大国政治功能日益失调,也为中俄两国重新对传统文化准则感兴趣提供了动力。

从历史上看,中俄两国基本都是农业帝国。而在欧洲,发明的力量带来了社会变革,将欧洲国家转化为制造业强国,发展出了支撑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科技和所有制。

这一过程伴随着为供养新兴产业发展而对全球自然资源的大肆开采,以及对拥有重要原材料、成为这些新兴西方列强附庸国的国家的恣意压榨。

俄罗斯和中国的最初反应都是努力获取和采纳关键制造技术来造福自己的人民,比如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展开了“大出使”(Grand Embassy)外交行动,中国则采取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但两国都接受了由欧美大资本家所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模式。

您已阅读21%(493字),剩余79%(18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