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10周年

世界面临长期停滞还是超级债务周期?

邵宇、陈达飞:量化宽松可以托住经济不再继续下沉,但要带领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要从实体经济层面找原因。

编者按:金融危机已经爆发十周年。人类是否驯服了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更稳定了么?中国经济又从中学习到什么?下一场金融危机又将爆发在何处?FT中文网近期组织《金融危机十周年》专题讨论,编辑事宜,联系徐瑾:jin.xu@ftchinese.com

长期停滞假说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萨默斯是悲观派的代表,他最早于2013年底提出了“长期停滞”的可能性,并于2015年正式提出了“长期停滞假说”。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长期失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储蓄过剩,萨默斯认为储蓄的结构性上升压低了利率。并且,只要实际自然利率低于零,长期停滞在全球范围内就会持续存在,这也是经典索洛增长模型的一个直接结论。

实际上,利率下行的趋势并不是危机以后的新现象,放在更长的历史时期,这个趋势自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开始了,08年后只是这个趋势的延续。而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递次开展的流动性锦标赛加剧了这种状况。为了刺激投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采取预期引导的方式向市场传达长期保持低利率的政策,另一方面通过购买长期资产,直接压低长期利率、风险溢价和期限利差。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鼓励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更多的承担风险。对消费者而言,低利率通过推升资产价格,形成财富效应,刺激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压低风险利差和期限利差也能够激发企业从事更多长期投资。

但量化宽松的实际结果是利率倒挂,以及安全资产的短缺,致使经济陷入顽固的流动性陷阱,同时还产生了广泛的外溢效应,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和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这一点中国的投资者应该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原本旨在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以扩充内需(消费需求)的货币政策,结果却助长了风险偏好的抬升和资金大规模的跨境流动,导致了奇怪的“三高一低”现象,即全球央行资产负债表历史新高,债务与杠杆水平历史新高和风险资产价格的历史新高(如美国的房市和股市已经创下新的记录),同时,VIX隐含波动率和实际波动率都是历史新低。这就好比一个心态异常平和的“三高”人群,总觉得有点不正常。

您已阅读25%(851字),剩余75%(253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