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

德国人想要什么样的移动支付?

张冬方:在德国拉开的移动支付战局不具期待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过把战场搬到了欧洲,竞争对手没变,抢夺阵地也没变——中国人,这也算全球化?

有支付宝的地方,必有微信支付。

按照和德国电子支付服务商Wirecard的协议,微信支付今年11月正式着手落地德国,并逐渐在欧洲范围内的商家进行布局。俩“老乡”的这次异国重逢发生在欧洲。

一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的全球化方式,艾瑞咨询《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7》总结为两种:一是通过战略投资,经验输出,入股并扶持国外本土移动支付企业。二是通过中国游客出国消费行为,向国外商家推广移动支付服务,进而改变外国本土对中国移动支付的认知和接受度。

确实,得中国人得天下。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中国游客在欧洲的花销是一个诱人的数字。但这也注定了,这次在德国拉开的中国移动支付战局不具期待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过是把战场搬到了欧洲,竞争对手没变,抢夺的阵地还是没变——还是中国人,这也算全球化?

更具开拓性的探讨是,中国的移动支付能否在欧洲本土开疆拓土?以德国为例。

德国的支付生态:现金为王

来到德国才知道,“腰缠万贯”是用来形容德国人的。德国人至今还在使用硬币,一分到两元不等的硬币鼓满了每个人的钱包,中高档超市Edeka甚至有用于投币支付的机器。这个现象令买菜都可以手机支付的中国人费解——为什么要跟生活便利化过不去呢?

即使放眼全球,作为欧洲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德国,其无现金支付发展缓慢而保守。据PwC《(德国)移动支付2017年报告:消费者究竟要什么?》(以下简称“PwC报告“),德国消费者对于支付方式的使用偏好,现金遥遥领先,占72%,在线支付占42%,而智能手机仅占5%。

即使是在线购物,据德国数字经济协会Bitcom2016年数据,比例最高的居然是账单(商家寄账单,顾客再汇款),占70%, 其次才是电子支付如PayPal, 占67%。是否给人以原始社会的幻觉?

您已阅读23%(763字),剩余77%(26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