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阿里孙利军:用商业和科技的思路做公益

在此前长期负责农村战略、目前是公益负责人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孙利军看来,商业和科技可以是很好的公益方式。

12月1日,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集结了35位合伙人高调宣布启动百亿人民币的脱贫基金计划。在启动仪式上,马云表示,要用商业和科技的办法来推动公益和扶贫事业的发展。为什么要如此大规模的启动脱贫基金?逐利的商业和昂贵的高科技,能否真正推动公益的发展?阿里巴巴公益的背后,又要讲述怎么样的故事?

FT中文网专访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孙利军,他此前长期负责阿里巴巴的农村战略,目前是阿里巴巴公益负责人,同时担任刚成立的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职务。在孙利军看来,扶贫并非公益组织的专职,商业机构和科技公司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快速地找到需求和机会,让农村地区可以借鉴城市成功的商业模式和经验,并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快速提升农村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借助技术手段推进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为农村地区输送更多的人才。所以,在孙利军看来,商业和科技,可以是很好的公益方式。

公益的最大受益人并不是受助人

FT中文网:为什么接手阿里脱贫基金这个工作?

孙利军: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我自身的经历。我自己就来自农村,而且这些年以来,我一直负责的是阿里农村淘宝这方面,过去这些年,我基本走遍了中国的各省市,很多边远的农村地区我都去过,我非常了解中国农村的情况。

一方面我很痛心,看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农村地区低等、劣等商品甚至假货横行,比如“康帅傅”这样的山寨品牌到处都是,为什么农村人不能享受到城市人一样的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呢?还有信息不对称、物流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等原因,导致农村里很多非常好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而城市人得花上好几倍的价格去购买,作为农产品终端的生产者农民,享受不到这个过程带来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很多发展得非常好的农村,拥有很好的产业和经济,产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远销全国甚至全球,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脱贫,而且致富了。在那里,农村和城市并没有太大区别,年轻人也愿意回到家乡工作。

正是看到这两者的差别,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当然,还有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我深刻地理解到,公益的最核心在于参与,最大的受益方不是受助方,而是资助方。这不是一句喊口号的话,而是我和家人的亲身经历。

您已阅读20%(931字),剩余80%(37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