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吴甘沙:自动驾驶的可靠性还需要时间雕琢

吴甘沙认为,自动驾驶在中国的机遇在于,中国有大量在建的新区和特色小镇,规划的时候可以在基础设施方面变得更“无人驾驶友好”。

【编者按】人工智能热潮仍在延续,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也顺势延伸到各个细分领域。其中,被广泛认为“最有可能被实现的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引起了投资者们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兴趣。那么,中国的自动驾驶发展面临什么样的独特机遇或挑战?国外自动驾驶在立法、技术和市场方面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启示? FT中文网近期组织“聚焦自动驾驶”专题,编辑事宜,联系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

“中国的路况更加复杂,中国人的驾驶行为更加不可预测。”

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驭势科技CEO吴甘沙认为,这是与国外相比,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面临的特殊困难。这一点可能会让每天花大量时间开车通勤的上班族们深有同感。

吴甘沙说起自己,也是“一天需要花三个小时在路上,是自己清醒时间的1/6”。“对于我们很多人,交通几乎是一个社会的中心,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的改变这个社会,这样一种愿景其实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这也许是吴甘沙将目光从服务型机器人转移到自动驾驶的初衷之一。而且相较于昂贵且成本下降缓慢的服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的前景更加可期。

我与吴甘沙的访谈安排在英国《金融时报》2017年度中国高峰论坛举办期间。以下为访谈节选:

FT中文网:你们现在做的是哪个层级的自动驾驶?

吴甘沙:按照标准定义的话,我们二三四都在做。我们做的是场景化的智能驾驶,比如二级,是代表在封闭的结构化的高速路上、城市环路上进行辅助驾驶。那我可以定义出来2.5它可以自动换道,我可以定义出2.8,它是可以实现收费站到收费站之间的全部的自动驾驶,二级本身也有很多种可能性,那就是场景。

三级其实是对二级的一种延伸,二级还需要驾驶员随时地盯着这套系统看他是不是正常,三级不需要盯着了,那么比如说奥迪A8刚刚出来这款车Traffic Jam Pilot,就在堵车情况下开开停停的,那我可以把我的手机拿出来看看,不用总是盯着这个系统。这也是一种场景,就是在中低速情况开开停停,这些我们都在做。其实对四级大家有很多的误解,认为四级一定比三级高级,其实这个未必,四级在不同场景里面成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一个园区、景区里面,跟在公共的道路、通用城市环境里面,难度不一样。

您已阅读21%(919字),剩余79%(35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