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迷雾背后的政治逻辑

寿慧生:为什么美国政治家不在乎统计数字和经济理性?为什么受损的民众和产业无力阻挠这些自杀性的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反对自由贸易,反对跨国企业转移就业,反对接受移民,是特朗普竞选期间的政策要点,也是他上台后努力推动实施的政策内容。尽管国际社会一直反对和批评,特朗普似乎执意要违逆美国长久以来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不惜发动一场贸易战来改变现状。对很多中国人来讲,此事令人迷惑——很多人认为特朗普最近针对中国的各种政策(特别是启动所谓的“301条款”)来自于美国对中国的根深蒂固的敌意。但同时人们又很清楚地看到,特朗普对中国并无太多意识形态上的成见。

那么,在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迷雾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逻辑在起作用?不深入理解这个逻辑,中国的应对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滑入危险的境地。

贸易保护主义的吸引力

尽管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大部分美国总统都要赤裸得多,但他绝非是唯一钟情于保护主义的政治家。相反,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对保护主义青睐有加。

一个最近的先例几乎与特朗普政策如出一辙。在2009年上任伊始,奥巴马总统签署的第一项主要法案就是在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加入“买美国货”条款,要求经济刺激计划所支持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这项政策意在兑现奥巴马在竞选期间的一个重要竞选口号:“买美国货,选奥巴马!”众议院通过的方案把购买品限制在钢铁产品,但随后参议院走得更远,要求任何制造产品都必须来自国内制造商。

该法案在2009年2月初刚一通过就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备受抨击。美国国内的反对人士也担心,此条款恐使美国公共建设支出增加四分之一,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贸易大战。在法案通过之前,欧盟和经合组织就已经表示强烈抗议,并扬言会共同抗击该条款甚至进行报复性行动。其它国家例如加拿大等也都表示强烈抗议。中国政府当时也表示,购买美国货相当于饮鸩止渴。

在这种内外压力下,对此法案欢欣鼓舞的奥巴马最终屈服,为法案附加修改条款,将法案内容由原来的购买所有本土制造产品稀释为仅适用于购买美国制造的钢铁产品。

为什么是钢铁业独享保护?前述的特朗普与中国政府之间的矛盾也以钢铁业为主。钢铁业长期以来被称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在美国政治家和民众当中享有独特的优越地位,但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钢铁业深受日本、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冲击,日益难以维持。

在奥巴马之前,小布什总统在2002年同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拯救美国钢铁业。当年3月,小布什签署行政命令,将进口钢铁产品的关税临时性增加30%。依照计划,该命令有效期持续到2005年。此行动明显违法WTO条款,因此遭致国际社会的反对。WTO立即开始进行调查。2003年底,小布什提前取消该命令,宣称政策获得成功。

您已阅读22%(1107字),剩余78%(38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