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如何投资于转型中的“新中国”?

中国正努力实现经济转型,一些基金经理称此为“新中国”。目前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大为好转,但警示灯真的不见了吗?

两年前,中国股市引起全球惊慌。由于交易员们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感到担忧,中国股市暴跌。

这场大跌很快蔓延到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兵荒马乱之下,苹果(Apple)股价顷刻间下跌了13%。中国市场上大约一半的股票停牌。

如今,在国际投资者眼中,中国的形势已大为好转。今年迄今为止,对英国的投资者们来说,中国股票基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许多新兴市场和全球基金公司都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感到兴奋。

“预示中国即将崩盘的警报和蓝灯算是熄灭了,我们开始认为她运行得相当平稳,”资产管理公司Hermes的全球新兴市场主管加里•格林伯格(Gary Greenberg)表示。

这不是说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都赶紧重返中国市场了,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显示,全球及新兴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的配置比例仍然偏低——尽管今年他们逐渐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敞口。

高盛称亚洲市场自2017年初以来上涨了25%——这是自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市场展开复苏以来的最佳表现。另外,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投资的基金今年前6个月平均为投资者赢得近19%的回报率。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都是好消息——但是蓝色警示灯真的不见了吗?FT Money分析了从长远来看投资中国的理由、可能的风险和回报,以及进入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的最佳途径。

考验勇气

即便中国市场近来表现良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仍有颇多担忧。FT新兴市场编辑金奇(James Kynge)认为,与其说它是一条咆哮的巨龙,不如将它比喻成“小鸡里肯式的经济”(Chicken Licken economy,来源于英国童话故事《小鸡里肯》,一只小鸡被树上掉下来的果子砸到了,她就以为天要掉下来了——译者注)。

“投资者们担心的是,天会不会塌下来,”金奇说。“两年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会。而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2016年,随着中国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放缓,债务水平引发广泛担忧,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降至1990年以来最慢。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2016年底,中国的债务总额已从经济危机结束时的6万亿美元,增长到将近28万亿美元。这表示中国的债务总额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0%,而中国企业的债务约为GDP的170%。

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近日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了一个等级,今年5月穆迪(Moody’s)就采取了同样做法。

今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警告说,中国政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遏制中国“危险的”债务水平,称这将使政策制定者更难应对这种局面——投资者对资产和理财产品可能“丧失信心”。

这些助长了中国银子银行业扩张的投资产品,一般由各家银行销售给中国的散户投资者——但投资者购买这些产品时一直存在一种错觉,认为银行能保障他们的投资回报。

您已阅读21%(1234字),剩余79%(46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