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IPO可尝试引入区块链技术

苏培科:探索大数据监管,尝试区块链应用,提高违规成本,引入集体诉讼,让市场透明化,是A股恢复信心的根本所在。

从媒体披露的66名新一届主板、创业板发审委员名单来看,依然是证监会主导下的权力发审机构,虽然专职委员的人数比例大增,但都来自地方证监局和交易所,而兼职的发审委员也大都来自与IPO业务紧密相关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如此一来权力发审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切蛋糕的人不同而已。

这一结果与此前大肆渲染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新修订的发审办法)落差太大,并没有让外界清晰看到新一届发审委员产生的过程,也不清楚那个发审委内部监察委员会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尤其发审委员所在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究竟如何客观面对自己所属单位的IPO业务?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些机构只要有人成为发审委员,其业务量会大增,不管这名发审委员回避还是不参与自己单位上报的IPO审核,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IPO的进程和结果。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彻底有效解决,更换发审委员依然只是换汤不换药。虽然新的《发审委办法》采取了连坐机制,但惩罚力度还是太轻,这也是A股市场发审委员屡屡曝出丑闻的主要原因。从这次发审委的名单来看,来自各家机构的发审委员都是各机构的一把手和主要负责人,而发审委员从事的工作是一个很具体、很繁重的事务,他们能有足够精力投入发审委吗?显然他们是把发审委当成名利场,但这个部门绝不适合“名利”二字,恰恰需要敬业、投入、客观、公正。如果把发审委作为名利场,IPO权力寻租和权力公关很难杜绝,也很难保证IPO市场化发行,能过会、能上市的公司也未必能保证是好公司。

您已阅读39%(642字),剩余61%(100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