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无奈

“北京的无奈”系列之二:整治“拆墙打洞”——北京的离心机模式

黎岩:北京整治行动的大原则是不会更改的,没有人能够和一台已经设定好程序的离心机探讨规则,商谈法理。

【编者按】以建设通州“行政中心”和整治“拆墙打洞”等城市改造运动为代表,中国首都北京近年来逐渐成为当前领导层表达社会改造理念的试验田和样板间。这一系列措施的成败必将成为各地方政府参考和借鉴的标杆。FT中文网推出“北京的无奈”系列文章,梳理分析个中利益纠葛与得失。本文为该系列文章第二篇。

8月9日一早,从天坛晨练回来的几个老邻居像惯常一样,拎着鸟笼走到位于天坛北里5号楼的豆汁店。依照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每人一碗豆汁、两个焦圈,再闲坐聊聊天,可以消遣掉一上午的时间。

但是,这一天注定和往常都不一样。当这几个老哥们儿走到他们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店内格局的老豆汁店,惊愕地发现店面被一夜之间竖起的蓝色围挡团团包住,已经停业了。

这家挂着黑底金字“磁器口豆汁老店”牌匾,京味十足的店面,也被列入了“整治‘拆墙打洞’”的行列。这是这家店继十几年前磁器口大街改造,被迫迁徙到天坛北里后的第二次停业。

今年4月以来,北京发起了浩浩荡荡的“整治‘拆墙打洞’”工作。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第一批清查出了1.6万多户“开墙打洞”行为,其中丰台5000多户、海淀3341户、西城3000多户、东城2300多户、朝阳1800多户。各区在领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

所谓“拆墙打洞”,是居民们把平房或楼房临近大街的一面墙拆掉,或是在居民楼一层的墙面打洞,把普通民宅扩成商铺门面。这些临街或位于一层的店面大多面积不大,营业范围主要是居民日常所需的小超市、理发店、早点铺、小型餐厅等。对此的治理从2016年就逐渐开始,而从今年四月起的集中行动则使它更成气候。

您已阅读22%(672字),剩余78%(23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