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

朝核危机:“损害性僵局”与“去核化”的高难风险

邱美荣:在去核问题上,国际社会的唯一机会在于大国团结与协调。相互承认各自利益边界,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

9月3日,朝鲜开展氢弹试验,这会加强而非减弱朝鲜是有核国家的事实。实际上,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基本确立了拥核的事实。此后进行的其他五次核试验,只涉及改善其核能力,而非其拥核事实。

朝鲜作为一个小国,在周边大国林立、国际社会不断提升的高压下,仍不断地推进其核武器计划,凸显了小国政治的思维特性及大国间战略协调的困境。由此,朝核问题螺旋型恶性上升,形成一种高风险的“损害性僵局”对峙:国际社会从未放弃“去核化”目标,朝鲜则将“拥核”视为国家大战略,永不停歇地造成核武化既成事实,让“去核化”目标或难以企及,成为虚幻。

首先,“拥核”被朝鲜视为生存“法宝”。朝鲜无论是国土面积及人口数量,抑或是它影响和塑造国际事务的能力,绝对是一个小国,生存是其最重要的国家目标,拥有不对称性打击能力,由此成为其“生存法则”。事实上,伊拉克和利比亚“弃核”后遭致西方大国打击的命运以及萨达姆被处决、卡扎菲横尸街头的场面,或刺痛并坚定朝鲜的“拥核”选择。正因为如此,“拥核”作为其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生存的坚硬外壳,是朝鲜的“理性”选择,并写在国家宪法中。

此外,“拥核”也能维护朝鲜政体及国家领导人合法地位。朝鲜是“先军政治”,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优势地位,也是既得利益集团。朝鲜总人口约为2570万人,但军人数量约110.6万人,为世界第四,军事实力进入世界前十。不仅如此,朝鲜对核武器的追求,已走过半个多世纪,投入资源不可计数。无论其国家的政治体制,还是国家的舆论宣传而言,“拥核”目标已成为朝鲜国家及国民的一种自然选择。更为复杂的是,朝鲜还将“拥核”视为相对于韩国在统一问题上的合法性。在朝鲜看来,韩国是美国的“傀儡”,韩国对朝的“强硬”或“阳光”政策,都旨在改变朝鲜政体,“生吞活剥”朝鲜的“社会主义外衣”。

您已阅读26%(750字),剩余74%(21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