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

嘉兴牛仔布工厂的贸易启示

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助对钢铁和铝制品进口的调查展开保护主义举措,但中美两国纺织品行业的故事提供了启示。

说那天是个雨天太轻描淡写。2005年7月,在嘉兴(位于上海西边)一处泥泞的平地上正在举行一个新工厂破土动工仪式,瓢泼大雨浇在了现场助兴的舞狮人的身上。主要投资人曹光彪说了一个关于雨水象征着金钱的谚语,试图活跃气氛。他身边的美国合作者、投资者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在伞下向外张望着。

这座位于嘉兴的牛仔布料工厂原本是为了取代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的业务,后者在历史上曾是美国纺织品制造业的中心——当时罗斯刚于不久前收购了伯灵顿工厂(Burlington Mill)和Cone Denim牛仔布工厂,以打造自己的国际纺织集团(ITC)。但是中间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时全球配额体系到期,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激增,于是美国准备实行特殊保障配额,为美国纺织品制造商赢得更多时间去适应中国纺织品的涌入。

罗斯十分镇静。“保障措施的愚蠢之处在于,像我们政府那样实行保障配额体系不会把纺织品制造业工作带回美国,”在动工仪式后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唯一会发生的是下一个成本最低的制造国将得到这个产业。”

您已阅读21%(458字),剩余79%(173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